MY词语>历史百科>四库百科>湖北通志检存稿

湖北通志检存稿

二十四卷,清章学诚纂。章学诚(1738-1801),字实斋,号少岩,会稽(今浙江绍兴)人。乾隆四十三年(1777)进士。官国子监典籍,后入湖广总督毕沅幕府。毕生致力讲学、著述和编修方志,对方志的性质、源流、作用、体例和编纂方法均有论述,形成较完整、系统的方志学理论,提出“方志为史”和“经史致用”,提高了志书的地位和实用价值;确立了方志体例结构,明确了志书内容和编纂要求,奠定了方志学的基础。著有《文史通义》、《续资治通鉴》、《史籍志》、《方志立三书议》、《方志辨体》、《州县清立志科议》、《修志十议》等。全部方志著述均收入《章氏遗书》。《湖广通志》自雍正十一年(1733)总督迈柱等续修,仍依康熙通志例,兼载湖北湖南两省。乾隆二十一年(1756)总督色硕、湖南巡抚陈宏谋等创修《湖南通志》,是两省分修通志之始,而湖北尚用雍正全志,编次犹缺。乾隆五十三年(1788)总督毕沅等延章学诚分修《湖北通志》。五十九年,志事甫竣,毕沅离任,章学诚因与留任巡抚惠龄等意见不合,致志稿未刊行。后章氏自检箧中存稿,订为《湖北通志检存稿》。是志分纪、图、表、考、略、传,其书已散逸,其志例可取法者尚多;二纪,为皇言、皇朝编年,附前代;三图,为方舆、沿革、水道;五表,为职官、封建、选举、族望、人物;六考,为府县、舆地、食货、水利、艺文、金石;四略,为经济、循良、捍禀、师儒;五十三传。现其存者,有纪赞叙例、食货考、并政略之经济循良捍御传,传后又作人名别录。是志凡例,今仿史裁为通志,仿会典则例为掌故,仿文选文粹为文征,载分三部三书。各立一家之学,综其大要,参取古今史志义例为通志七十三篇。通志之外,取官司通行章程,分吏户礼兵刑工为掌故。六门取传记论说时赋箴铭之类,分甲乙丙丁,又分上下,为文征,其轶事琐语异闻,别为丛谈四卷,附于后。原书分四集,为通志、掌故录、文征、丛谈。书进士陈熷重校,其于各门加踳驳议其非。章学诚也有辨例,惜全书不传。此书有民国二十五年(1936)《章氏遗书》本。

猜你喜欢

  • 左氏传续说

    十二卷。宋吕祖谦(详见《古周易》)撰。此书是续《左氏传说》而作,以补《传说》之未及,故名为《续说》。此书为吕氏晚年所作,其体例一仍《传说》,亦随文解义,但其议论则稍不及《传说》之阔大。卷首《纲领》称“

  • 论语商

    二卷。明周宗建撰。宗建字季侯,吴江(今属江苏)人。生卒年不详。万历二十九年(1601)进士,官至监察御史,巡按湖广,为魏忠贤所害。崇祯初年追赠太仆寺卿,谥忠毅。此书乃其知武康县事时与诸生讲论的记录。宗

  • 七经读法

    不分卷。清孙乔年(详见《古文尚书证疑》)撰。本书有其子孙仝严附记,称乔年在七经方面均有著述,既释诂又论文,讲明义理,博引群儒,总计数百万字,本书只是其七经卷首读法源流纲领,全书尚待付印。书中《读周易》

  • 古经解钩沈

    三十卷。清余萧客(生卒年不详)撰。萧客字仲林,号古农,长洲(今江苏苏州市)人。年十五通九经,尤耽古籍,曾辑注雅别抄,就正于惠栋,成为记名弟子。直隶总督方观承聘修《畿辅通志》,以目疾归,教授乡里,时称其

  • 嚏古集

    三卷。明陶汝鼐(详见《荣木堂文集》)撰。该集为乐府诗,卷首有自序,诗云:“寤言不寐,页言则嚏,安知古人无嚏乎哉。”意即思念古人。该集中主要选择汉朝以后史事中卓著者各赋诗一章,共有一百二十多首。题下先记

  • 布粟集

    八卷。不著撰人名氏。但自题为布粟子,又自题其号为凤台,不知其为何人。此书八卷,内容采自《管子》至《郁离子》等共八十余家,于每家各摘数语。自序中称虽不足于连篇大观,然终身玩之,愈觉有余味,故曰“布粟”。

  • 观心食法

    一卷。隋代释智撰。智生平事迹详见《维摩诘所说经文疏》辞条。《观心食法》一书,实际是四三昧中非行非坐三昧之略释。所言宗旨不外是就进食问题,阐述供养出饭及受食之法。把供养者敬田,出饭者悲田看作二助道。受食

  • 愿学编

    二卷。明胡缵宗(1480-1560)撰。胡缵宗初字孝思,后更字世甫,号可泉,自号鸟鼠山人,秦安(今属甘肃)人。正德进士,授翰林院检讨,出为嘉定判官,迁知潼川,历吏部郎中、安广知府、右副都统御史、山东巡

  • 岭西杂录

    二卷。清王孝泳(详见《后海堂杂录》)撰此书是王孝泳游广西时所作。其中记述了粤事,而且有所考证议论,以岭西而名,但不记述其风土之内容。其中评李贽、屠隆、祝允明都极确切。其论徐炯注、李商隐文集、程婴、公孙

  • 嬾真初集诗选

    八卷。清张用天(约1729年前后在世)撰。张用天字用六,号诚庵,娄县(今江苏昆山)人,生卒年均不详。本集刻于乾隆甲子(1744),用天作序。其诗气体匀整,而捶字往往未坚,句法亦多沿袭。该书《四库全书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