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词语>历史百科>四库百科>河南通志

河南通志

①四十五卷,明邹守愚修,李濂、朱睦纂。邹守愚,字若哲,福建莆田人,嘉靖五年(1526)进士,授户部主事,历任员外郎中,出守广州,后升江西学政,调山东,嘉靖三十四年(1555)以右副都督史巡抚河南。周年,山西、陕西、河南地震,命往陕西帙祀河岳,积劳病卒。赠右都御史,谥襄惠。著有《俟知堂集》。李濂,字川父,河南祥符县人,正德九年(1514)进士,受沔阳知州,官至山西佥事。著有《祥符乡贤传》、《汴京遗迹志》、《观政集》、《嵩清集》等书。邹守愚巡抚河南,见《河南通志》旧有书,苟简讹漏,新故纷错,亟待重修。乃开局修志,延李濂、朱睦总其事,翌年八月志稿告竣。又三年都御史潘恩始将志稿付梓。嘉靖三十七年(1558)刻印。全书四十五卷,分三十三门,为:图考,建置沿革(上、下有表),星野(附祥异),疆域(附形胜),山川(附关津、桥梁),风俗,封建(附王府),户口(附民役),田赋,物产,职官,城池,河防,公署,学校(附贡院、书院),科目(附荐举、武举),祠祀、陵墓,寺观,古迹,帝王(附后妃),圣迹(附先贤),名宦,人物,游寓,孝义,列女,隐逸,仙释,方伎,艺文,辨疑,备疑。此志与成化二十二年《河南总志》相比较,以体例而言,成化志以地系事,此则分目纪述,较为合理。以纲目而言,前者单调,此较宏阔。其不足为征引未能赅洽,考证亦未能精确。如开设帝王目,历代帝王,本纪列于国史,不凭借方志而得以流传,故有失志体。又如:在人物之外,另置其他人物项目,有乖史体。② 五十卷,清贾汉复修,沈荃纂。贾汉复(1606-1677),字胶侯,号静庵,山西曲沃人。明末为淮安副将。降清后隶正蓝旗汉军,后任兵部尚书,顺治十四年(1657)任河南巡抚,后又任陕西巡抚,贾汉复在豫陕期间,分别主修《河南通志》和《陕西通志》,开创清代修志之先。康熙十一年(1672),清朝廷以贾汉复所修豫陕两省通志为典范,谕旨全国各省修志,并颁布修志条例四十款,贾汉复修通志体例随之流行各地。沈荃,字贞蕤,江南华亭(今上海市松江县)人。顺治九年(1652)会试一甲三名(探花),授翰林院编修。后因翰林官外转,出任河南按察司副使,分巡大梁道。康熙九年(1670),授浙江宁波同知。未上任,特旨召对,命作各体书。十年(1671),授翰林院侍讲,十九年(1680),加礼部侍郎衔。二十三年(1684)卒。河南旧省志修于明嘉靖年间,距清顺治已有百余年,清顺治十四年,贾汉复来河南任巡抚,锐意修举新志。其初欲聘孙奇逢主纂事,孙晚年隐居于辉县苏门山中,但孙辞之再三,贾遂转聘沈荃总其事。沈荃在该书序中曰:“余惴惴惧勿克襄厥事,惟惮夙夜之劳,集众思之益,网罗旧闻,搜采散佚。”终于编纂完成。清顺治十七年(1660)刊印。全书图三十一幅,总目三十类。本书以明嘉靖年间《河南通志》为蓝本,对其纲目,略有增删,并纠谬正讹,对无可据者,则宁缺疑以待。凡事有足述必征信以传,同时,还参稽郡县新志,这大大充实了读书内容。不少门类,上溯远古,下迄有清,作出系统记载,有较大的资料价值。其书沿革一目,以府为单位,有表有文,按朝排列,颇为醒目,表后则附有府属州、县沿革。疆域一目,按各府四至八到通往各州、县,均有具体里数。城池一目,叙各府、州、县城池建筑沿革、面积。职官、选举或自秦代,或自西汉依次记录。特别是河防一目,叙自远古,止于顺治间,对河患、截堵、视察等方面都作了详细的记载。主修贾汉复称“一展阅,而八府十二州九十五县之舆地、山川、关梁、建置、风俗、方贡、户口、人文、莫不犁然在目”。(《进呈通志疏》)该书失误主要有二,其一,有些以远古的传说和神话为依据,捕风捉影;其二,叙述尚有不足之处,特别是沿革一目下,遗漏较多。

猜你喜欢

  • 宾萌集

    五卷。清俞樾(详见《春在堂诗集》)撰。该集五卷,包括论篇、说篇、释篇、议篇、杂篇,每篇各一卷。有俞樾自己作的序,序中说,各篇命名是采用《晏子春秋》谏篇、问篇、杂篇之例,分《宾萌集》为五篇,目的是要学习

  • 范孙古近体诗存稿

    三卷。严修(1860-1929)撰。严修,字范孙。原籍浙江慈溪,生于河北三河。光绪九年(1883)进士,官至学部左侍郎、度支大臣。曾力主废科举,兴办教育。1904年赴日考察回国后创办天津敬业中学。辛亥

  • 墨池琐录

    四卷。明代杨慎撰。据王世贞《名贤遗墨》跋曰:“慎以博学名世,书亦自负吴兴堂庑。世传其谪戍云南时,尝醉傅胡粉,作双髻插花,诸使拥之游行城市。或以精白绫作,遗诸使服之。酒间乞书,醉墨淋漓,人每购归,装潢成

  • 葛氏丧服变除

    一卷。晋葛洪(284-364)撰,清马国翰辑。洪字稚川,自号抱朴子,丹阳句容(今江苏省西南部)人。父祖均仕东吴。少以儒学知名,历丞相府及司徒掾,后因求丹出为句漏令。世奉天师道,好神仙导养之法,先后师事

  • 易象正

    十六卷。明黄道周(约1585-1646)撰。道周字幼玄,一字螭若,号石斋,漳浦(今福建漳浦)人。天启二年(1622)进士,崇祯中官至少詹事,明亡后为唐王聿键礼部尚书,督师出婺源,兵败后被执,不屈而死。

  • 屯留县志

    ①四卷。清甄尔节修,孙肯获、罗焕章纂。甄尔节字竹亭,号雁川,陕西施县人。康熙五十年(1711)举人。雍正六年(1728)任屯留县知县。在任期,清廉勤慎,听讼公明,一时颇得屯民之景仰。考屯留旧志,创修于

  • 春秋绎义

    十四卷。清王曜南撰。曜南字灿文,安徽婺源(今属江西省)人。贡生。敦行嗜学,殚心经义,综核汉唐以来注疏,及宋五子书,剖析异同,数十年不辍。著有《礼书条考》、《乐律条考》、《诗经集义》、《毛诗采要》、《禹

  • 翟子元易义

    无卷数。辑佚书,翟子元撰,清黄奭辑,载于《汉学堂经解》中。翟子元魏晋间人,生卒事迹不详。荀爽《九家集解》有“翟子玄”,不详何人,作有《易》义。张惠言称:李鼎祚《周易集解》有“翟元”,概即子玄。马国翰则

  • 本草崇原 侣山堂类辨

    《本草崇原》三卷,《侣山堂类辨》二卷。清张志聪(详见《素问集注灵枢集注》)撰。高世栻辑。因本书以《神农本草经》为经,故名。张氏研究医学,必详明本原且以轩岐、仲景为归。认为《神农本草经》“词古义深,难于

  • 读孟质疑

    二卷。清施彦士(详见《孟子外书集证》)撰。是书详于事迹,如江永《群经补义》,以孟子与子思年不相接,《孔丛子》有孟子、子思问答,语不足信。篇中据《外书·性善辨第一》“孟子曰:鲁有圣人曰孔子,曾子学于孔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