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卷。清张鉴、阮常生、阮福、阮孔厚、柳兴恩等编著。雷塘庵主即指阮元。元之祖坟在扬州城北雷塘,丁忧庐墓时,自署雷塘庵主。元为嘉庆道光时著名学者,官至体仁阁大学士。曾在浙设诂经精舍,在粤立学海堂,撰《十三
一卷。清张京颜编。京颜、清中时人,系谱主之子。谱主张朝晋(1672-1754),字莘皋,号北湖,浙江海宁人,诸生,四十岁后即不应试。平生研究理学,最推崇张履祥。曾刊印《杨园言行见闻录》,又搜编杨园未刻
一卷。清朱琦(1803-1861)撰。朱琦,字濂甫,广西临桂县(今广西桂林)人。道光十五年(1835)进士,改庶吉士,由翰林院编修补福建道御史,与陈庆镛、苏廷魁有三御史之称。太平天国起义,朱琦回籍办团
一卷。清阎宝森撰。此书前有“序例”,卷末附有《则坏成赋图》、《九州贡物表》。书的内容对于《禹贡》中的山川水泽,一律用今地名来解释,对于有异说的,则只取其中一家,删尽其他有分歧的解说。本书参证广博,择善
见《玄品录》
八卷。明胡直(1517-1585)撰。胡直字正甫,号庐山,泰和(今属江西)人。嘉靖三十五年(1556)中进士,初授北部主事。后历任湖广佥事、四川参议、湖广督学、广西参政、广东按察使、福建按察使等职。他
十卷。清殷秉墉撰。秉墉字东桥,天津人。官南阳守,擢四川成绵龙茂观察。秉墉以为官韵甚严,文字音义异同抉摘尤精,春秋两闱,往往一字出入,遂关得失。见诸坊刻者,因而有《韵字辨同》各书,顾第标大旨,证据未详。
一卷。清张承华(详见《大学臆解》)撰。是书原附《中庸补释》后。首为诸家异训分章解,次为首章解,又次为喜怒哀乐未发已发解,又次为中和解,又次为尊德性而道问学解。书中多推广阐明朱子之义。如《中庸》与《大学
一卷。温廷敬撰。温廷敬为中国近代学者,生卒年及事迹均不详。《书序》说:“召公既相宅,周公往营成周,始来告卜,作《洛诰》。”但是《洛诰》中的文字多不易理解。然而地下考古发现则给人们带来了解决一些难题的希
一卷。敦煌写本残卷。魏王弼撰。王弼《周易》注共七卷,前目已著录。此写本藏于法国巴黎国会图书馆,编号为2619号。内容自兑之彖辞“刚中而柔外”止于中孚之象辞“君子以议狱缓死”。据考证,此本为唐贞观之后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