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词语>历史百科>四库百科>榆社县志

榆社县志

①十卷。清佟国弘修,王凤翔纂。佟国弘字任士,正蓝旗人,康熙二年(1663)举人,十年(1671)任辽州知州。十三年(1674)任榆社知县。王凤翔,辽州人,拔贡,官黄陂知县。榆社为春秋时晋箕邑,汉为涅氏县,隋开皇十八年改榆社,五代以后属辽州。按榆社志明代未曾纂修。康熙十三年,佟国弘掌榆社县,因奉檄修志,乃聘王凤翔主纂,历数月而志成。《榆社县志》康熙十三年刻本。全书十卷,分为:卷一舆地志:星野,疆域,山川,古迹,城池,村峪,四镇,集市,物产,庙祠,陵墓;卷二建置志:沿革,学校,治署,公署,驿舍,坊表,仓储,防兵,桥梁,寺观;卷三赋役志:土地,户口,起运,存留,里社附盐法;卷四风俗志:四民,四礼,月令;卷五官师志:知县,例贡,武科,吏掾,封荫;卷七人物志:古贤,今贤,孝子,节妇,烈女,义士,义民,义夫;卷八祀典志:庙祀,祠祀,坛祀;卷九艺文志:敕,记,碑,墓志,列传,疏,诗,赞,歌;卷十纪杂志:流寓,仙释,祥异。此编为创修本,体裁依仿通志,分门设类,一目了然。其食货志中,详细记载了匠价,始自明朝,各匠轮班赴京上工,凡有愿出价银者,可免其赴京应役。这对经济史的研究,有一定价值。然因草创,书中缺略舛误较多,如辨山水却考脉沿;论人物却不分县境等。②十二卷。清费映魁修,孟涛纂。费映魁字朗山,浙江杭县人,雍正七年(1729)举人,乾隆六年(1741)任榆社知县。《榆社县志》乾隆八年(1743)刻本。此书系专为增订康熙佟国弘本而作。考证前误,尚能依据经史。如溯漳水源流,辨马陵之舛误。唯其字迹漫漶,不勘阅览。③十卷,首一卷,末一卷。清王家坊修,葛士达纂。王家坊,浙江分水县人,道光二十九年(1849)拔贡,咸丰三年(1853)任教习,光绪三年(1877)任榆社县知县,在任期,因防城有功,保升直隶州。葛士达,上海人,出身附生,由军功历保知县,光绪六年(1880)题授榆社县知县。其九月到任,办理赈务出力,保升直隶州知州。在任候补时,著有《远志斋诗古文稿》,《戎帷琐志》、《独学斋杂录》。此志书原为王家坊纂修,书未成而王家坊去任。士达继任后,复取而整订之。士达在其序中云:“前署县事王公家坊,辑而未竟,适达奉命承乏是邦,邑绅士录稿,请更商订,复取而删其繁芜,去其复冗,订其讹谬,补其缺轶,并其体例之不合者,次序之例署者,逐一厘正之,非敢苟为异同,亦惟其是以资后之考证而已”。《榆社县志》光绪七年(1881)刻本。此编严核有法,综观全书,纲举目张,眉目清晰,大体尚佳。

猜你喜欢

  • 南畇稿

    三十九卷。清彭定求(1570-1645)撰,彭定求,字勤止,一字南畇,又字访濂,晚号止庵。学者称其为“南畇先生”。长洲(江苏苏州)人。康熙二十五年(1686)擢一甲一名进士。授修撰。迁国子监司业,晋侍

  • 韩非子

    见《韩子》。

  • 书经集注

    见《书集传》。

  • 书蔡传附释

    一卷。清丁晏撰。乾隆中叶以后,清代学者普遍重汉学而轻宋学,对于南宋蔡沈的《书集传》十分冷落,不过不少学者仍袭用蔡沈之语而不自知。此书则对于蔡沈的《书集传》中解释较好者,全部标了出来,比如《舜典》,今文

  • 春秋四传私考

    十三卷。明徐浦撰。徐浦字伯源,号台石,浦城(今福建浦城)人。嘉靖进士,官弋阳令。擢给事中。累至广西佥事。该书考订《左传》、《公羊传》、《穀梁传》、胡安国《春秋传》的异同,断以己意。议论较为平允。但就事

  • 别本四书名物考

    二十四卷。明陈禹谟撰,牛斗星、钱受益补订。陈禹谟事详《经籍异同》条。钱受益字谦之,明天启五年(1625)进士。牛斗星字杓司,明杭州(今杭州)人。陈氏《四书名物考》二十卷已辑入《经言枝指》,有明万历原刊

  • 离骚经章句义疏

    一卷。清张象津(生卒年不详)撰。张象津,字汉渡,号莪石,另号雪岚,济南人。乾隆四十五年(1780)举人,官济南学正。卷首为张象津自序。先录朱熹小序,再疏《离骚》正文。全诗分为十九节,三大段,第一段止“

  • 亢桑子

    见《亢仓子》。

  • 耄学斋晬语

    一卷。清代杨光仪(生卒年不详)撰。杨光仪字香吟,一字庸叟,天津人。此书为作者的心得札记,均是作者有感于平生所读过的书籍、所接触的人事而写成。全书文字简洁易懂,主要内容涉及修身处事方面的心得、格言、警语

  • 读易经

    一卷。清赵良澍撰。良澍字肃徵,号肖岩,安徽泾县人,乾隆进士,官至内阁中书。著有《读易经》、《读诗经》、《读礼》、《读春秋》及《肖岩文抄》等。其言易,以宋儒为宗,敷陈义理而不及象数,与汉魏易注不尝涉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