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词语>历史百科>四库百科>栖霞县志

栖霞县志

①八卷。清胡璘修,牟国玠纂。胡璘字霖玉,顺天大兴(今北京市大兴县)人,康熙四年(1665)任栖霞县知县。牟国玠字凤伯,邑人,举人出身。栖霞志,创修于明万历时邑令何思鳌,此志为一修。胡璘在其序中曰:“栖霞志旧出王氏家藏,先大夫玠祖宝劻勷厥事,刊成遍散通邑。崇祯十六年(1643)年有倾城之变家无全书。先大夫玠父过他邑而获原本,归来复旁搜远揽,萃诸达人之闻见,为原书作补注,未就,不幸频值兵兴,仅存笔录遗本,简编残失。”胡璘掌栖霞后,亲自编辑或削或笔,遵先大夫及先大人遗意,历数月,志成。《栖霞县志》康熙十一年(1672)刻本。此志义例简明,体裁完备。其可称之处为:艺文志中不仅列有文词,而以传事、史事为重。若有可传,文虽未工整,必加节录。堪称佳本。②八卷。清胡璘原本,郑占春增修,牟国珑增纂。胡璘详见康熙十一年《栖霞县志》。郑占春字梅村,福建福清县人,康熙四十六年(1707)任栖霞县知县。牟国珑字重季,邑人,进士出身。《栖霞县志》自康熙十一年知县胡璘奉檄重修后,距其时已三十余年未修了。牟国珑因见前志尚多阙略,而这三十余年中人物、社会、典章、风俗,变易亦多,欲精益求精,遂从事搜集,增补前志。补者什之三四,订正者什之二三,历数月,新志成。《栖霞县志》康熙四十六年刻本。全书八卷,分为:卷一疆域志:星野、沿革、境界、形势、山川、古迹、街巷、乡社、坊市、物产、风俗;卷二建置志:城垣、公署、祀祠、祠堂、庙宇、寺观、坊表、学田、义冢、桥梁;卷三赋役志:敕谕、丁徭、地税、总计、起运、本色、食粮、存留、额外,开垦、招抚、九厘银议;卷四官师志:县令、县丞、主簿、典史、教谕、训导;卷五选举志:征荐、甲科、乡举、贡生、监生、例职、武科、武职、貤封、命妇;卷六人物志:经术、功臣、直臣、治臣、将材、猿士、义行、孝子、孝女、孝妇、义夫、贤妇、节妇、义行、异人;卷七祥异志:祥异、兵事;卷八艺文志:诰封、典籍、碑记、铭、序、跋、赋、墓表、传诗。此志义例谨严,记载详明。惟体例仍旧,略显繁冗。如其中命妇应归入人物志中,附于选举之后,实为不伦不类。又如:兵事附于祥异之后,也未妥。综观全志,纲举目张,不失为地方志书中的佳构。③十卷。清卫苌纂修。卫苌,陕西韩城人,举人出身,乾隆十五年(1750),任栖霞县知县。栖霞县志自康熙四十六年(1707),知县郑占春续修后,距其时已四十余年未修了。这期间,虽山川未改,而制度之变迁,人物之选出,今日不记,卫苌恐日后文献湮没难征。乃集邑中之绅士,咨询众谋,重修新志。以旧志为蓝本,凡康熙十一年(1672)前的事,均仍其故,惟少节旧文,以从简要;凡十一年以后的事,则各附其类,历数月而新志成。《栖霞县志》乾隆十九年(1754)刻本。全书十卷,分八纲,为:卷一疆域志;卷二建置志;卷三典祀志;卷四赋役志;卷五官师志;卷六至卷七人物志;卷八祥异志;卷九至卷十艺文志。此志体例、内容均无特色,其增损虽不合志体,然取舍谨严,志前图考十分精核。此志尚有光绪五年(1879)补刻本。

猜你喜欢

  • 石淙稿

    十九卷。明杨一清(1454-1530)撰。杨一清,字应宁,安宁(今属云南)人,徒居丹徒(今属江苏)。8岁以奇童荐入翰林,成化八年(1472)即为进士,后累官至兵部、吏部尚书,入内阁,谥文襄。著有《石淙

  • 绛帖平

    六卷。宋姜夔撰。姜夔(约1155-约1221),南宋词人,音乐家。字尧章,号白石道人,鄱阳(今江西波阳)人。一生未仕。往来鄂、赣、皖、苏、浙间,与当时诗人词客交游。卒于杭州。工诗,词尤有名,且精通音乐

  • 葛太史集

    五卷。明葛曦(约1598年前后在世)撰。葛曦,字仲明,号凤池,德平(今山东德县一带)人。生卒年不详。万历十一年(1583年)进士。官翰林院检讨。著有《葛太史集》。据崇祯九年(1636年)其侄如麟后序称

  • 懒园漫稿

    五卷。明王寰洽(?-1642年前后)撰。王寰洽,字仁子,安徽亳县人。生年不详。其九试不第。天启元年(1621),以恩贡赴吏部试,拟授知县,未补官而卒。此集诗二卷,文三卷。多为应酬之作。其诗以纤丽为工,

  • 恭颂大清千字文

    一卷 不著编者名氏。成亲王永理(?-1824)书。元和袁治模嘉庆十七年(1812)三月摹勒上石,世传有诒晋斋墨拓本。永理为高宗皇帝十一子,乾隆间封成亲王,嘉庆间任军机处行走,精于书法。是编系取梁周兴嗣

  • 吏部验封司则例

    六卷。不著撰人名氏,也无年月,但从本书卷二有关封典的内容来看,则知仍是锡珍等奉敕纂修的八十七卷书中的一部分,即验封则例。书成于光绪十一年(1885),分六卷:卷一“世爵”,卷二“封典”,卷三“恩荫”,

  • 秘传证治类方

    见《证治要诀类方》。

  • 高庙纪事本末

    无卷数。不著撰人。明末清初目录学家黄虞稷《千顷堂书目《逐录有该书,亦称不知撰人。其书仿《通鉴纪事本末》之例,记述明太祖事迹,名为《高庙纪事本末》,知其撰人当为明朝人或明末遗老。全书四十篇,大多抄录《明

  • 续萧县志

    十八卷,首一卷。顾景濂、段广瀛纂修。顾景濂,清同治末年知萧山县事。此志乃嘉庆潘熔志之续纂,卷数同于前志,然次第详略则多不同。卷一县境图;卷二至卷三职官年表上下;卷四至十七为志十:疆域、河渠、田赋、营建

  • 尚书古文考实

    一卷。清皮锡瑞撰。此书多沿袭阎若璩说,其中错误不少,比如说孔安国只传经文而无说义,其说义与今文家相同。又说武帝建元五年立五经博士,孔安国为博士应当在建元五年之后。然而《史记》载辕固生、韩生、董仲舒、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