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词语>历史百科>四库百科>柴氏四隐集

柴氏四隐集

三卷。宋柴望及其从弟随亨、元亨、元彪撰。柴望(1212-1280)字仲山,号秋堂,又号归田。宋理宗嘉熙年间官太学上舍。淳祐六年(1246)元旦,皇帝下诏求直言,柴望因《丙丁龟鉴》奏百忤权臣贾似道,下狱。后放归。景炎二年(1277),授迪功郎,史馆编校。宋亡,不仕。随亨(1220-?)字刚中,号瞻屺。柴望弟。宝祐四年(1256)进士,历知建昌军事。元亨(约1265年前后在世)字吉甫,生卒年不详。与随亨同举进士,历官朝散大夫,荆湖参制。元彪(约1270年前后在世)字炳中,号泽臞居士,尝官察推。柴氏兄弟为衢州江山(今浙江江山)人。宋亡以后,兄弟俱遁迹不仕,时称柴氏“四隐”。柴望所著有《道州台衣集》、《咏史诗》、《凉州鼓吹》。柴元彪所著有《袜线集》。柴随亨、元亨著作散佚。其集名皆不可考。明万历中,其十一世孙复贞等搜罗遗稿,元亨之作已复存。因合望、随亨、元彪诗文共为一集,仍以“四隐”为名,因其旧称。世所行者仅望《秋堂》一集,而实非足本。钱塘(今浙江杭州)吴允嘉始得刻本钞传。又据《江山志》及《吴氏诗永》,益以集外诗五首,遂为完书。其诗格颇近晚唐,无宋人杈桠之习。随亨、元彪所作,差逊其兄。然亮节高风,萃于一门。虽遗编零落,而幽忧悲感之意托诸歌吟者,往往犹可考见。存之足以励风教,正非徒以文章重。有《四库全书》本。

猜你喜欢

  • 谷水集

    二十二卷。清胡夏客(约1661前后在世)撰。胡夏客,字宣子,浙江海盐人,生卒年不详。顺治中诸生,明兵部职方郎中胡震亨之子。著有《谷水集》。是集为夏客诗文集。诗二十卷、文二卷。康熙中,同邑陈光縡为之作序

  • 二皇甫集

    七卷。唐皇甫冉、皇甫曾兄弟合集。皇甫冉(714-767)字茂政,江苏丹阳人。天宝十五年(756)进士。大历中官至左补阙。皇甫曾(约756年前后在世,生卒不详)字孝常。天宝十二年(753)进士。官至监察

  • 当湖文系初编

    二十八卷。清朱壬林(生卒年不详)撰。朱壬林,原名霞,字礼卿,号小云,浙江平湖(今嘉兴)人。嘉庆进士。官直隶清河道。此编于咸丰八年(1858)成书,梓未竣而卒,叙言、凡例均佚。此书以类为序、赋、论、议、

  • 镏子政春秋说

    不分卷。章炳麟(详见《春秋左传读叙录》)撰。据《汉书·刘向传》说,刘歆治《左传》,以左氏义“数以难向,向不能非。”刘向“间犹自持其《穀梁》义。”桓谭《新论》也说刘向、刘歆父子“尤珍重《左氏》”。章炳麟

  • 唐御览诗

    一卷。又名《唐歌诗》、《选进集》、《元和御览》,或《御览诗》。唐令狐楚(766-837)编。令狐楚字谷士,华原(今陕西耀县)人。贞元七年(791)登进士第。桂管观察使王拱辟入幕。后历辟太原节度判官,召

  • 张勇烈公行状

    一卷。清钱鼎铭撰。鼎铭,清末叶人,生卒年及事迹不详。此状述张树珊事迹。树珊字海柯,安徽合肥人,两广总督张树声之弟,官至广西右江镇总兵,列淮军猛将。卒后赠太子少保卫,谥勇烈,年四十一。状首有国史列传。现

  • 四书通旨

    六卷。元朱公迁撰。朱公迁生平详《诗传疏义》条。该书取四书之文,条分缕析,以类相从,共分九十八门,每门中又以语意相近者连缀列之,而一一辨别异同。昔二程曾以此法教学生,而公迁推广其意以成此书。其间门目既多

  • 御制人臣儆心录

    一卷。清顺治十二年(1655)世祖章皇帝撰。世祖以勋臣谭泰、石汉、大学士陈名夏等先后以骄怙伏法,乃推论古今之奸臣恶迹,以训诫群臣,俾其知炯鉴,故撰成本书。全书共八篇,即《植党》、《好名》、《营私》、《

  • 安庆府潜山县志

    十二卷。清周克友纂修。即康熙《潜山县志》。

  • 志林新书

    一卷。晋虞喜撰。清马国翰辑。喜有《论语注》,已据马国翰辑本著录。《隋书·经籍志》儒家有《志林新书》三十卷。《意林》载二十四卷。《唐书·艺文志》二十卷。已失传。马国翰据诸史得十三节;便采《三国志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