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词语>历史百科>四库百科>朱子诗义补正

朱子诗义补正

八卷。清方苞(1668-1749)撰。方苞字灵皋,号望溪。一说字凤九,号灵皋,晚号望溪。桐城(今安徽桐城县)人,清朝著名散文家。康熙四十五年(1706年)会试中试,以母病未预殿试。乾隆元年(1736年),帝知其长于文学,命入直南书房,累擢礼部侍郎,为文疑馆、经史馆、三礼馆总裁,后落职辞归。苞论学以宋儒为宗,其说经皆推衍程朱之学,尤致力于《春秋》、《三礼》。文学韩、欧,严于义法,非阐道翼教,有关风化者不苟作,以所标“义法”及“清真雅正”为旨归,文章风格简炼雅洁,为桐城派古文之初祖。著有《周官集注》十二卷、《周官辨》一卷、《周官析疑》四十卷、《考工记析疑》四卷、《仪礼析疑》十七卷、《丧礼或问》一卷、《礼记析疑》四十六卷、《左传义法举要》一卷、《春秋通论》四卷、《春秋直解》十二卷、《春秋比事目录》四卷、《离骚正义》一卷、《朱子诗义补正》八卷。有《方望溪先生全集》。苞读《诗集传》,以为朱子亦有所失,故作《朱子诗义补正》,以补充纠正前人之说。是书尊从朱说,然亦有己见,并非盲从,如《遵大路》、《有女同车》、《风雨》、《采薇》、《出车》、《杖杜》等,不取朱说,而从小序。又,《集传》从刘敞郑樵之说,以为《笙诗》六篇有声无辞,苞以为非也。苞云:《虞书》中说“诗言志,歌咏言,声依咏,律和声”,故无辞则声无所附,不能成乐调。又云:孔子既祥,十日而成笙歌,笙而日歌,有辞明矣。又云春秋时宋公亨叔孙婼赋新宫,新宫下管也,无辞何以云“赋”,以此推断《笙诗》原有辞有声。此说甚是。然亦有说不合事理,如《载驰》中“控于大邦”本夫人之志,欲以卫难赴告齐国,请齐助卫,明告大夫君子毋以我行为过。后齐果助卫,此夫人之力也。苞则以为“控于大邦”为许人之所思,失却原意矣。是书最初刊本为其门人高密、单作哲编次,因刊本不多,流传不广。光绪初年冯焌光曾据萧散孚手抄本重刻。

猜你喜欢

  • 江夏县志

    ①四卷,清马仲骏纂修。马仲骏,字澹庵,河南宜阳人,举人,官江夏知县。江夏县志,明万历以前无可考。万历十九年(1591)知县颜文选延邑人郭正域始修,其志不传。清康熙十二年(1673),命直省各修通志,省

  • 刘道荟晋起居注

    一卷。清黄奭辑。刘道荟,又作道会,南朝宋北徐州主簿。《隋书·经籍志》载《晋起居注》三百一十七卷,《唐书·经籍志》著有三百二十卷。其书自武帝(司马炎)始至安帝(司马德宗)终,记两晋一百余年间诸帝言动行止

  • 陕州直隶州续志

    十卷,首一卷。黄璟修,庆增、李本和纂。黄璟,广东南海县,籍顺天大兴(今北京市大兴县)人,监生,光绪十八年(1892)以祥符县知事来署州事。庆增字余青,汉军镶黄旗人,国子监典簿。李本和,顺天通州(今北京

  • 尚论持平

    二卷、析疑待正二卷、事文标异一卷。清陆次云(生卒年不详)撰。陆次云字云士,钱塘(今浙江省杭州市)人。康熙时举博学鸿词,后任河南郏县知县,一生著述很多。著有《湖壖杂记》一卷、《八紘译史》四卷、《译史》四

  • 御解道德真经

    四卷。宋徽宗赵佶(1082-1135)撰。赵佶崇信道教,大建宫观,自称教主道君皇帝。他对《老子》极为推崇,认为“其辞简,其旨深,学者当默而深造之”。认为《老子》一书是周末道降德衰时,老子为明道德之常而

  • 外科精义

    二卷。元齐德之(生卒年不详)撰。齐德之为元代著名医学家。曾为医学博士,任御药院外科太医。齐氏博采《内经》以后医学文献中诊治疮肿的论述,结合个人多年临床经验,撰成此书,刊于至元元年(1335),后在明代

  • 说文古文考证

    二卷。清蔡惠堂(其生平未详)撰。惠堂江苏徐州人。是书上卷总论《说文》所引古文,辨正各家之说,以衷一是;下卷分考古文字体,于形声义不易辨识者加以考证。其上卷辨正各家之说谓“《说文》所载古文,非尽古文”,

  • 小石山房丛书

    三十八种,六十四卷。清顾湘编。顾湘字翠风。丛书刻于道光年间,成十四册,三十八种,后经战火。而毁去十分之一、二,其子重新补订刻印,遂行于世。所收多为宋、元、明、清四代著作,其中宋代二种,元代一种,明代三

  • 北史演义

    六十四卷。题“玉山杜纲草亭氏编次,云间许宝善穆堂氏批评”,作者杜纲详见《娱目醒心编》。长篇历史演义小说,叙南北朝时北朝历史故事。书从北魏宣武帝时叙起。时北魏的鼎盛时期已过,胡太后专权乱政。尔朱荣、尔朱

  • 唐折冲府考补

    一卷 罗振玉撰。罗振玉(1866-1940),字叔言、叔蕴,号雪堂、贞松老人,浙江上虞人。晚清民初著名学者。光绪二十四年(1898)办东文学社,培养日语翻译,介绍西方、日本科学技术,反对康有为、梁启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