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词语>历史百科>四库百科>景陵县志

景陵县志

①十二卷,清李馨修,吴泰纂。李馨,字兰若,陕西狄道人,贡生,康熙初官景陵知县。吴泰,字梅里,号岳宗,景陵县人,库生。景陵县志由宋浙江嘉定人林英发创修,其后有弘治志、嘉靖志、天启志,俱佚。康熙初年,李馨莅任景陵知县,鉴于变革之际,县城屡遭兵燹,旧志板籍多已残缺,故聘吴泰续加修辑。历二年告竣,《景陵县志》康熙七年(1668)刻本。共十二卷。为卷一建置志,卷二星占志,卷三舆地志,卷四城圉志,卷五学校志,卷六风土志,卷七乡祀志,卷八版籍志,卷九秩官志,卷十至卷十二人物志,后又附以杂志,别载诗词文章。此志修于清代开国之初,于兵燹之后,遗迹渐毁,故志凋零,此时修志,志一县人文地理,实属不易。不足处,此志有舛误,且复芜杂。如:不列选举。凡科贡诸事,皆附于人物,摒文苑、儒林、卓行各门,均入隐逸;秩官志中,虽备列细目,但失考者不少;杂录中,备载诗文,二者名不相类,强为列入。流览此志似若缺艺文一门,是其不伦之处。但此志上承明代旧籍,下启清代诸志,不至散佚,欲查元明遗闻,舍此无他,故不可因其编次杂乱而摒弃。② 十二卷,清钱永修,戴祀纂。钱永,字子膺,江苏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康熙间景陵知县。戴祀,字小宋,号南堂,景陵县人,诸生。景陵县志自康熙七年(1668)县令李馨修后,迄三十年,时值清廷纂修《一统志》,乃令各省辑通志以备采择,各省复命各县,催成县志。钱永任知县,重辑县志,聘戴祀主其事。因两志相距时间过近,仅能略正昔谬,其它类目,多用旧稿。《景陵县志》康熙三十一年(1692)刻本,全书十二卷。钱永自言对有关政化者详,时至事起者续,学校为教化之首,田赋为民生之基,详而慎,城廓仓庾、堤防、驿津,为官之守,详而慎,其他如星占、灾祥、山川、古迹、祀典、封建、佛宫、道院、人物、艺文,因不宜挂漏,而搜罗经籍,多方询咨,可纪则纪,可载则载。由此可见此志之慎审。钱永自誉此志轻重有序,体制不糜。但该志之失于此,其体例多仿李馨前志,前志之失,未能为鉴,从而蹈之。

猜你喜欢

  • 论语后案

    二十卷。清黄式三撰。式三字薇香,定海人。此书前列何晏《集解》、朱子《集论》,后加案语,以别同异、明是非,仿王鸣盛《尚书后案》之例,名《论语后案》。式三之学,不立门户。以为《论语》之书,经汉宋大儒注释,

  • 论语辑说

    八卷。清冯安常撰。安常字敦五,号朴园,河南巩县人,道光时贡生,马时芳的弟子。著有《猛省录》二卷,《先哲庸言》一卷、《先儒要言》一卷。安常治学,以时芳为宗,远尊陆王,偏重诚意慎独,以心学为归。其认为学习

  • 听秋轩诗集

    六卷。清骆倚兰撰。骆倚兰,生卒年不详,字佩香,号秋亭,江苏句容人,龚世治之妻。《闺秀诗》云:“佩香博通经籍,工诗,适金陵龚世治,早寡无子,课螟蛉女以自遣,旧居广陵,厌其喧嚣,徙于丹徒之西部,食贫自守,

  • 称人心

    二卷。清陈二白(约1661年前后在世)撰。二白字于令,江苏长洲(今苏州)人。生卒年及生平均不详。本剧与《风流配》情节大体相同,但剧中人物姓名、诗词各异。可能当时传闻其事,编导者各编演一剧。写宰相卫廷谟

  • 崇川诗集

    十二卷。清孙翔(生卒年不详)辑。孙翔字吕溪,南通州(今江苏)人。辑有《崇川诗集》。此集共十二卷。系辑通州及所属如皋、泰兴、海门三城从宋元到清代的诗。并附以流富。每于诗前必标明诗人姓氏、爵里。后附《补遗

  • 复堂词话

    一卷。清谭献(1832-1901)撰。谭献原名廷献,字仲修,号复堂,仁和(今浙江杭州)人。同治六年(1867)举人。屡应礼部试不第。曾入福建学使徐树藩幕。历任秀水县学教谕及安徽歙县、全椒、合肥、宿松知

  • 青田县志

    十八卷,首一卷。清雷铣修,王棻纂。雷铣,光绪时任青田县知县。王棻,黄严人,举人。此志为光绪二年(1876)刻本。全书为一十八卷,首一卷,分为:卷一舆地志,目为沿革、星野、疆域、山水、形胜。卷二建置志,

  • 桂文襄奏议

    八卷。明桂萼撰。桂萼(?-1531),字子实,号古山,安仁(今江西余江东北)人。正德进士,授丹徒知县。嘉靖初任南京刑部主事,与张璁同时上疏请称孝宗为皇伯考、兴献王皇考,迎合帝意,由此备受宠信,不久升任

  • 古音辨

    南宋郑庠撰。郑氏是南宋与吴棫齐名的古音学家。他的著作早已亡佚,根据元熊朋来《经说》卷二《易诗书古韵》条,可知其书称为《古音辨》。清夏炘的《诗古韵表廿二部集说》和段玉裁的《六书音均表》均存其说。他把古韵

  • 两汉诏令

    二十三卷。其中《西汉诏令》十二卷,宋林虑编。《东汉诏令》十一卷,宋楼昉所续编。林虑字德祖,吴郡(今江苏苏州)人,曾为开封府掾。楼昉字飏叔,鄞县(今属浙江省)人,官至宗正寺主簿。北宋时林虑因西汉文类中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