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词语>历史百科>四库百科>易学

易学

① 十二卷。明沈一贯(1531-1615)撰。沈氏字肩吾,又字蛟门,号龙江,浙江鄞县人。隆庆二年(1568)进士,官至吏部尚书。该书为说多折中去取于程颐《易传》和苏轼《东坡易传》。该书扫除先天之说,只偶尔涉及象与卦变,其主要内容是论人事,并借经文以寓发其私意。如说“亢龙有悔”云:“夫以龙德而亢极犹有悔也,时之既极,无论德矣。”这是在自解固位招攻之意。又如解《讼》卦大象曰:“人每以正气流为客气,又每以其客气流为健讼。”解《讼》九二曰:“夫人之讼,未必其身自为之也,亦因群从在旁操持之而不得休。”这些都是暗指“台谏掊击”之事的。诸如此类,往往借经抒意。他如解“日中为市,取诸噬嗑”,认为“噬嗑”与“市合”同音,故然。此类亦多穿凿。今首都图书馆藏有明万历刻本《易学》十二卷,为该书最早刊本。《四库总目》著录存目。② 五卷。明吴极撰。极字元无,湖北汉阳人。万历四十四年(1616)进士,曾官广南知府。该书卷首有天启六年(1626)自序,其《序》云:“初好读《易》,即寻究万廷言《易原》一书,恍然有得。迨三仕南中,官邸多暇,日以乐玩为业。研证既久,翻搜亦侈。其不甚异意者,程子《易传》外,独杨简之《己易》、苏轼之《易解》、焦竑之《易筌》、邹德溥之《易会》,以故编中多采四家之书。”此书不遗训诂,更以拟议、发明为主。《四库全书总目》据浙江巡抚采进本著录存目。③ 一卷。宋王湜撰。王湜同州(今陕西大荔一带)人,《文献通考》载其名。尚秉和考证,其盖专门发明邵(康节)学者。其书首论太极两仪四象八卦,而皆以先天为主。次论邵子六十四卦方圆圈,而谓西北阴多,东南阳多。再论八卦数,谓一二三四以在阳位,故左旋而东;五六七八以在阴位,故右转而西。各起于南而终于北,此则取八卦以制数,故起于一而极于八。次论揲蓍之法,阴阳进退之故,大衍数与历数之关系。篇末录有《皇极经世节要法》。今存清康熙刊通志堂本。

猜你喜欢

  • 水云村泯稿

    三十八卷。元刘埙(1240-1319)撰。刘埙字起潜,号水云生。南丰(今属江西)人。元至大中为延平教授。著有《隐居通议》。埙才力雄放,尤长于四六。其文集旧有二本,一即此本。为明洪武年间其孙琰所手抄。多

  • 宋广东制置使凌公死事本末

    一卷。清凌鹤书撰。鹤书字孟徵,广东番禺(今广州)人,光绪举人。该书记南宋末年凌震死事。凌震字国威,吴人,宋理宗淳祐四年(1244年)进士,官至广东制置使。者多史书皆谓凌震在屋山之战中投降元朝,解甲归乡

  • 礼记或问

    八卷。清汪绂(详见《周易铨义》条)撰。绂有《六礼或问》十二卷已著录。书首有吴引孙《序》“光绪三十一年以新疆布政使署巡抚乞病归卒”。《序》言,“学以育才,而才以莅事而事治。今人首尚科举,乃判学与事为两途

  • 李氏山房诗选

    六卷。明李先芳(约1561前后在世)撰。李先芳生平详见《读诗私记》(辞目)。是集凡六卷乃皇甫汸所选。分体编次,间有评语。然并非其全集。人评:“其诗大抵和粹淡雅,时有清丽之作,但缺乏风骨和研炼。”此本四

  • 东园友闻

    一卷。撰者不详。此书据《四库全书总目》考:载在曹溶《学海类编》中,所录内容皆宋元间事,检核其文,完全是剽窃孙道易的《东园客谈》,仅改了题名,所以是伪书。详见《四库全书总目》子部小说类存目。

  • 茹茶轩文集

    十一卷。清张锡恭(生卒年不详。)撰。张锡恭上海娄县(今松江)人。著有《丧服郑氏学》。此编分十一卷,收文一百六十篇。其中修礼刍议二十篇、释服三十八篇,其它包括赋、议、考、辨、解、说、论、述、赞等。有民国

  • 杨子

    见《太元经》。

  • 昭代典则

    二十八卷。明黄光升撰。光升字明举,晋江(今属福建)人。嘉靖进士。历官兵部侍郎。后以右副都御史巡抚四川,改督川、湖、贵州军务,擢刑部尚书。著有《昭代典则》。此书记明太祖起兵至穆宗隆庆六年(1352-15

  • 水边林下

    五十九种,五十九卷。不著编辑者姓名,但前有湖南漫士小引,可能即为湖南漫士所编辑,而湖南漫士之真姓名及生平事迹又不可考知。《水边林下》收先秦至明零星小品,以唐、明两代为最多,唐人著述十三种,明人著述三十

  • 读四书丛说

    ① 四卷。元许谦(1269-1337)撰。许谦字益之,自号白云山人,人称白云先生,元代理学家,浙江金华人。受业于金履祥之门,尽得其学精华,曾讲学于东阳(今属浙江),从者千余人。《提要》著录该书计《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