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词语>历史百科>四库百科>新列国志

新列国志

一百零八回。明冯梦龙(详见《古今小说》)编撰。长篇历史演义小说,叙述自西周宣王至秦统一的历史故事。书在余邵鱼《春秋列国志传》基础上创作而成,但变动很大。余氏所作只有二十八万字,冯氏扩充至七十余万字;余氏所录的大段商周故事亦被舍弃,而只从厉王失政、宣王闻亡国童谣、幽王烽火戏诸侯等情节的简略介绍引出平王东迁,王室衰微,而主要内容是演述春秋战国时代的诸侯杀伐和列国纷争。冯氏又删去了余氏原书一些“率意杜撰”不合史实的情节如“秦哀公临潼斗宝”等,依据史传增补了一些原书疏漏的史事。作者凭籍史实,对那些腐败残暴和骄奢淫佚的统治者,如周幽王、齐襄公、晋灵公、陈灵公、宋康王、楚灵王等,进行无情的揭露和鞭挞,对那些促进社会发展的开明君主,如齐桓公任用管仲“修理国政,立纲陈纪”,称霸诸侯;秦孝公用商鞅而变法图强,都予以肯定和颂扬。同时,对战乱中深受兵燹之灾的人民也寄予了一定同情。该书历史时间跨度大,事件头绪纷繁,人物众多,但作者合理安排全书结构,重大事件叙述条理清晰,没有轻重失衡,且不乏精彩描写。人物塑造方面,也进行了成功的集中概括,塑造了不少鲜明生动的历史人物形象。可观道人在该书序中所云“敷演不无增添,形容不无润色”,评价是比较恰当的。总的来看,该书是比较成功的一部历史小说。清乾隆时,蔡元放把《新列国志》略作删改润色,加了一些夹注评语,易名《东周列国志》,二百多年来流行于世。其实确切地说,《东周列国志》只是冯氏《新列国志》的一个评点本,蔡作的影响,很大程度上应归功于冯作。该书最早版本是明末金阊叶敬池刻本,藏日本内阁文库。国内北京图书馆和天津图书馆亦藏有与日本藏本版式相同的明末刻本。另有明末赠言堂刊本,德聚堂坊刻本,以及清康熙间覆刻本。1987年,上海古籍出版社据叶敬池刊本标点校正出版。

猜你喜欢

  • 空华集

    二卷。《饮河集》二卷。《止啼集》一卷石头庵集五卷。明释如愚撰。如愚,字蕴璞,湖北江夏(今武汉)人。生卒年不详。出家后云游四方,寻居金陵碧峰寺,从诗僧洪恩学。周汝登、曹学佺、袁宗道兄弟皆与之游。是集凡四

  • 沈文肃公政书

    八卷。清沈葆桢(1820-1879)撰。沈葆桢,字幼丹,侯官(今福建闽侯)人。道光进士。历任九江知府、文信知府、江西巡抚,后接替左宗棠任福建船政大臣、主办福州船政局。光绪元年(1875)任两江总督兼南

  • 麟书

    一卷。北宋末南宋初汪若海(1101-1161)撰。汪若海字东叟,一说号东叟,歙州(今安徽歙县)人。靖康元年(1126)为太学生,金人攻扰,应诏上书,擢高等。二帝北迁、高宗即位,迁江南经制使,监登闻检院

  • 茗斋百花诗

    二卷。明彭孙贻(约1637年前后在世)撰。生卒年未详。彭孙贻,字仲谋,号羿仁,又号管葛山人。崇祯中拔贡生。乡人私谥孝介先生。著有《流寇志》、《山中闻见录》、《亡臣表》、《彭氏旧闻》、《虔台逸史》、《湖

  • 残本光岳英华

    十五卷。明许中丽编。许中丽生平爵里未详。朱彝尊《明诗综》称明初操选政者有许中丽,则洪武中人。此书传本残缺,仅存七言律体一门。唐后即接以元明,不录宋金。《四库全书》列为存目。

  • 春秋不传

    十二卷。清汤启祚撰。启祚字迪宗,宝应(今属江苏)人,著作还有《杜诗笺》等。作者以“不传”为书名,意谓此书于《左氏》、《公羊》、《穀梁》及胡安国《春秋传》四者之间无所专从,然而考察此书所说,其不从者只有

  • 乡宁县志

    ①六卷,首一卷。明焦守己纂修,清侯世爵续修。侯世爵,辽东锦州人。顺治七年(1650)任乡宁知县。其任职八月,此志增修告成。《乡宁县志》明万历二十年(1592)刻,清顺治七年(1650)增刻本。此志以旧

  • 音韵学通论

    八篇。马宗霍撰。马宗霍(1897-1976)名承堃,以字行,湖南衡阳人。师事章太炎,历任交通大学、湖南大学等校教授。精文字音韵之学。尚著《文字学发凡》、《中国经学史》、《说文解字引经考》、《说文解字引

  • 妙法莲华经义疏

    十二卷。唐代释吉藏撰。吉藏生平事迹详见《华严经游意》辞条。《妙法莲华经义疏》与《法华经玄论》,均为吉藏投足天台智者大师以前,即开皇十五年(595)前的作品。反映了吉藏当时对《法华经》的理解程度和认识水

  • 草庐说经三种

    四卷。清诸锦撰。诸锦,生卒年不详,字襄七,别字草庐,秀水(今浙江嘉兴)人。雍正间进士,官金华府教授,乾隆初举鸿博,授编修,迁赞善(东宫之官)。诸锦长于词章,诗法黄庭坚、陈师道。兼治经学。《续修四库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