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词语>历史百科>四库百科>新书

新书

见《心书》。

见《陆子》。

十卷。汉贾谊(200-168)撰。贾谊别号长沙,雒阳(今河南洛阳市东)人。早年受学于李斯的学生河南守吴公和荀况学生张苍。十八岁能诵《诗》、《书》,二十岁博通诸子百家之言,二十二岁文帝召为博士,任太中大夫。竭力主张改革政治,并草拟了一套改革的方案,遭权贵毁谤,贬为长沙王太傅,梁怀王少傅。渡湘水时,曾怀愤写一篇《吊屈原赋》。不满三十三岁,忧郁而死。贾谊思想虽属儒家,却又继承老子荀子的唯物主义思想,因此对“道”多所阐发:“道者无形,和平而神”,“若川谷之水,其出无已,其行无止”,“应变无极”。把“道”具体运用于治国。贾谊否认人格神和造物主,承认万物由天地、阴阳二气自然产生,周流不息,变化无穷。他把老子的朴素辩证法具体运用于社会伦理方面,提出慈与嚚、孝与孽、忠与背、惠与困、悌与敖、恭与媟、敬与慢、贞与伪等几十对互相矛盾的社会品质,承认事物之间的对立与转化,强调改革法令制度,变无为为有为。《新书》,诸史志皆有著录:《隋书·经籍志》著录,题为“《贾子》十卷,《录》一卷”。《唐书·艺文志》、《宋史·艺文志》皆著录,题为“《贾子新书》十卷。”《崇文总目》著录“《贾子》十九卷,汉贾谊撰。本七十二篇,刘向删定为五十八篇,《隋》、《唐》志皆九卷,今别本或为十卷。”从上述著录中可见,《新书》在流传过程中不仪书名不同,卷数亦不一。《新书》的主要内容集中的反映了贾谊的政治和经济思想,总结了前代的历史经验教训;提出一系列改革措施。力主统一,反对分裂。他要汉武帝采取一切措施来“定经制”,并建议抵抗匈奴入侵。《新书》笔锋犀利,言辞激切,感情充沛,成为本书的特色。由于《新书》的书名和篇卷多寡不同,而引起了对其真伪的争论。最早提出系伪书的是宋陈振孙。另一种意见是以《四库提要》编者为代表,认为《新书》有真有伪。第三种意见,认为现存的《新书》是贾谊的著作,主要有以下几点根据:一,《崇文总目》所著录的汉《贾谊》本七十二篇,刘向删定为五十八篇,这七十二篇在汉时不都是《新书》,还有其他内容,因此而称《贾谊》不称《新书》。《新书》之名出于《唐书·艺文志》为十卷,即今本《新书》。但这本子在陈振孙见到时尚有“末为《吊湘赋》,而今本只剩五十六篇,《问孝》只有存目,可见佚之《吊湘赋》当是上下,即全书为五十八篇,完全符合历史上著录;二,《汉书》谊本传《赞》称:“凡所著述五十八篇,掇其切于世者著于《传》。”应邵《汉书注》亦在《过秦论》下注称,“贾谊书第一篇名也”。《赞》称之“三表互(五)饵以系单于”,颜师古注所引贾谊书,此语在《匈奴》篇中,为三表设五饵以此系单于。”《文帝本纪注》引贾谊书“卫侯朝于周,周行人问其名”在今本的《审微》篇中:“昔者卫侯朝于周,周行问其名”,可断唐以前即有今本之流传,系贾谊的原著。三,《四库提要》所提到的“决无摘录一段立一篇名之理,亦决无连缀十数篇合为奏疏一篇,上之朝廷之理”的说法是靠不住的,陆贾上疏皆分篇有名,何以独贾谊上疏不能立篇章呢?至于其中有的篇中提到有贾君,自称君也不是历史无有过的。上述几点足证《新书》不伪,确是贾谊之作。《新书》版本很多,有宋淳熙八年(1181)程漕使刻本,宋淳祐八年(1248)长沙刻本,皆题《贾子》。明万历中新安程氏刻《汉魏丛书》本,明万历中周子义等刻《子汇》本,题为《贾子新书》二卷。清嘉庆中刻《广汉魏丛书》本。上述诸版中,清乾隆前所刻皆为善本,以明程荣校《汉魏丛书》本、明陆良弼本流传最广。清卢文弨《抱经堂丛书》本,集众本合校,为最好版本。有《四部备要》本。

〔贾子新书〕 见《新书》。

〔贾子〕 见《新书》。

〔贾谊〕 见《新书》。

猜你喜欢

  • 学庸图说

    一卷。清侯连城撰。连城字宗璞,江苏梁溪(今江苏无锡)人。是书首有连城自序及例言。四书中《论语》、《孟子》随时记录,不相联贯。唯《大学》、《中庸》逐节相生,脉络交贯,由一章化为全部,而全部又归于一章,其

  • 高坡异纂

    二卷。明杨仪(约1541年前后在世)撰。杨仪,字梦羽,常熟人,生卒年不详。官兵部郎中,山东按察司副使。著有《螭头密语》一卷、《骊珠随录》和本书等。这部著撰乃志怪之书,前有自序,题曰《高坡异纂》。高坡者

  • 硕松堂读易记

    十六卷。清邱仰文撰。仰文字襄周,号省斋,雍正进士,山东滋阳(今兖州)人,官至定远知县,著有《省斋自存草》、《读易记》。其说易以宋儒义理为宗,于程传极为推崇。其对汉魏以诸家所作评述,均不见中允,而于程朱

  • 尚书诂要

    四卷。清龙万育辑。龙万育字燮堂,四川成都人。本书卷首有自序和例言,在体例上采取逐句加注的形式,其字义则遵循《钦定传说汇纂》,象数名物,则载之上方。论及古文时,不怀疑梅赜的伪《古文尚书》。不过,因为伪孔

  • 清风闸

    四卷三十二回。清浦琳撰。浦琳字天玉,扬州人,清代中叶著名说书家,生卒年及事迹不详。《清风闸》为长篇话本小说,套用冯梦龙《警世通言》第十三卷《三现身包龙图断冤》的情节框架,叙述宋代孙大理、孙文理及孙文理

  • 偏旁溯原

    二卷。清吴锦章(生卒年不详)撰。锦章兴山(今属湖北)人,尝宦于湖南。是书专论隶书之变,谓今之楷古之隶也。体从篆变,而改易增减,以求美观。故偏旁多失六书之义,如“火”字在下改为四点,而“鳥”、“焉”、“

  • 宝藏兴焉

    三十二卷。英国费而奔(生卒年不详)撰,英国傅兰雅(详见《数学理》)口译,无锡徐寿(详见《化学鉴原》)、徐建寅笔述。徐建寅是徐寿之子。《宝藏兴焉》为金属矿冶炼之专著,全书共三十二卷,分订为十六册。卷一论

  • 宜稼堂丛书

    七种,二百五十六卷。清郁松年编辑。郁松年字万枝,号泰峰,江苏上海(今上海市)人。恩贡生出身,好读书,筑宜稼堂,藏书达数十万卷,道光、咸丰间江南藏书家之善本多归于此。松年亲手校雠,选元明旧本世不多见者,

  • 申鉴

    五卷。汉荀悦(148-209)撰。荀悦字仲豫,颍阳(今河南许昌)人,相传是荀子的后代。幼年家贫无书,每见一书,览后多能背诵。献帝时,侍讲禁中,官至秘书监、侍中。献帝因班固《汉书》文字繁多难读,乃命悦依

  • 柳州府志

    四十卷首一卷,清王锦修,吴光升纂。王锦,字纲斋,顺天大兴(今北京大兴)人。进士,授翰林院编修,乾隆二十六年(1761)任广西右江道。吴光升,浙江仁和(今杭州)人。乾隆六年(1741)举人,候选知县。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