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选瀹注
三十卷。明闵齐华编。闵齐华,浙江乌程(今吴县)人。生卒年不详。崇祯中以岁贡任沙河县知县。是书以六臣注本删削旧文,分系于各段之下。复采孙矿评语、列于上格。盖以批点制艺之法施之于古人著作。《四库全书总目》列为存目,并加以介绍。
三十卷。明闵齐华编。闵齐华,浙江乌程(今吴县)人。生卒年不详。崇祯中以岁贡任沙河县知县。是书以六臣注本删削旧文,分系于各段之下。复采孙矿评语、列于上格。盖以批点制艺之法施之于古人著作。《四库全书总目》列为存目,并加以介绍。
一卷。清毛奇龄(1623-1713)撰。毛奇龄字大可,号初晴,又以郡望称西河,浙江萧山人。康熙时,任翰林院检讨、明史馆纂修官等职。治经史及音韵学,能散文诗歌,通音律,著有《四书改错》、《西河诗话》、《
二十七卷。宋洪适(1117-1184)撰。清汪日秀校刊。洪适(kuò)字景伯,晚年号盘洲老人,鄱阳(今江西波阳县)人。绍兴十二年(1142)中博学鸿词科,累官至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枢密使。卒谥文惠。好收
一卷。现存最早的韵图。作者已不能确知。传本卷首有南宋绍兴三十一年(1161年)张麟之识语,及他在嘉泰三年(1203年)的序。此书的成书年代历有争论,罗常培《通志七音略研究》云:“等韵图肇自唐代,非宋人
八卷。清李遇孙撰。李遇孙字金澜,浙江嘉兴人,岁贡生,生卒年不详。宋薛季宣《书古文训》被列入《四库全书·存目》中,且被认为“以古文笔画改为今体,奇形怪态,不可辨识。”李遇孙则因《宋史·艺文志》有孔安国《
四卷。清乔松年撰。乔松年字健侯,号鹤侪,徐沟(今山西太原)人。生卒年不详。道光进士。历官安徽陕西巡抚,官至东河总督,卒后谥勤恪。在任东河总督时,建议筑堤防水,顺黄北流入海,一劳永逸之计,功绩流芳史册。
见《万花楼》。
①八卷。龙文明修,明赵耀、董基纂。龙文明,江西永新县人,万历十七年(1589)进士,二十七年(1599)任莱州府知府。赵耀字见田,掖县人,隆庆五年(1571)进士,选庶吉士,历官至河南提学佥事、浙江提
二十卷。宋代释普济(生卒年不详)撰。释普济是其法名,俗姓杨,姚安(今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姚安县)人。《五灯会元》为佛教禅宗史书。所谓“五灯”系指:1.法眼宗道原撰《景德传灯录》,2.临济宗李遵勖撰的《
一卷。《攒眉集》一卷。明杨循吉(1458-1546)撰。杨循吉,字君谦,自号南峰山人。吴县(今属江苏)人,成化进士,授礼部主事,后乞归,为明中一代名家,详见《苏州府纂修识异》。此二种皆为循吉所作古文,
四卷。唐代释道宣撰。道宣生平事迹详见《四分律合注戒本》辞条。《释迦方志》一书,道宣作于永徽元年(650),全书载文共有八篇,一、统摄篇,二、中旁篇,三、遗迹篇,四、游履篇,五、通局篇,六、时住篇,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