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词语>历史百科>四库百科>救文格论

救文格论

一卷、杂录一卷。清初顾炎武(详见《日知录》)撰。是书摘选《日知录》,载自吴方震《说铃》中。潘来作《日知录》序,题其成于康熙乙亥(1695),徐倬作《说铃》序,乃称之成于康熙乙酉(1705),《日知录》成书十年后方有《说铃》。毛先舒撰著《噀书》,曾参考《救文格论》、《日知录》。可见,当时却有此书流传于世,后来才编入《日知录》中。并非时人割删,另立书名,内容多为论史之文。现有道光五年(1825)聚秀堂《说铃》本,1879年上海淞隐阁《国朝名人著述丛编》排印本,1885年《亭林遗书补遗》本,清宣统至民国年间上海国学扶轮社辑《古今说部丛书》排印本。

一卷。清顾炎武(1613-1682)著。顾炎武原名继绅,更名绛,字忠靖。弘光时改名炎武,字宁人,曾自署蒋山佣、圭年等,世称“亭林先生”。昆山(今属江苏)人。曾参与“复社”及反清活动。工诗文,于国家典制、郡邑、掌故、天文、地理、河漕、兵农以及经史百家、音韵训诂之学皆有研究。著有《日知录》、《天下郡国利病书》、《音学五书》、《亭林诗文集》等。此书顾炎武在广泛涉猎历代典籍基础上,为澄清和解决一些有关的历史事实和问题而作。共收录文章十余篇,包括《论史家之误》、《古人不以甲子名岁》、《史重书日例》、《史家追纪月日之法》、《史家月日不必顺序》、《以干支为年号》、《年号地名必全书》、《古人必以日月系年》、《论史家书郡县同名之例》、《史书之一年两号》、《日分十二时之始》等。顾炎武对学习和研究历史所必须掌握的一些基本要素(如时间、年号、纪年法、表志、地理、职方等)进行了详细而又精练的论述,并对有关的一些历史问题(如史家变乱年号之始,历史上为何有一人两地祀之现象)进行了认真而细致的考察和研究,其结论有其独到之处。对中国古代历史的学习和研究有一定的参考价值。现有清佚名辑《国朝名人著述丛书》(收录该书》之一,光绪五年(1879)上海淞隐阁铅印本行世。

猜你喜欢

  • 萧韶考逸

    二卷。明吕怀(生卒年不详)撰。吕怀字汝德,号中石,嘉靖年间进士,累官至太仆寺少卿,有《周易卦变图传》,《历考庙议》等书。吕怀律吕之学师承于湛若水。该书则是吕怀与他的门人胡采等人问答而作。其说以黄、大、

  • 尊圣集

    四卷。明陈尧道(生卒不详)撰。陈尧道,里籍、生平事迹均不详,惟知明嘉靖末(1560年前后)为大埔县教谕。《尊圣集》记有关孔圣事迹,分图像、世家、事迹、遗泽、制敕、撰述、封事七类,但内容多抄袭《祖庭纂要

  • 李山人诗

    二卷。明李生寅(约1573年前后在世)撰。李生寅,字宾父,浙江鄞县(今宁波)人。生卒年不详。此集为其邑人杨承鲲所选。此集诗皆短章,音节和谐,而缺乏深警之思,其篇幅亦是窘迫。人称盖思清而才弱者。前有万历

  • 泰定养生主论

    十六卷。元王珪(生卒年不详)撰。王珪字均章,号中阳老人,又号洞虚子、吴郡(今浙江杭州)人。四十岁时隐居于虞山下。明晓医理及养生之道。此书书名取自《庄子》“宇泰定者发乎天光”及《养生主》之语。书前有王氏

  • 春秋楚地答问

    一卷。清易本烺(详见《易解呓通》)撰。该书对春秋时楚地加以考证,自设问答,计有汉阳诸姬国在何地;今之安陆属汉东何国、何以名郊郢、治此地者何官;澨、雍澨何在;若、敖二字何解;汉东之国随为大,其次为谁;随

  • 张界轩集

    八卷。清张时为(生卒年和事迹不详)撰张时为字景明,余干(今属江西)人。明福王时贡生。此书乃由其族孙张司直所刻。目列十六卷。首序传目录一卷,次为《学约言》四卷,《读近思录纪言》一卷、《六寤言》一卷,《丧

  • 钟山札记

    四卷。清卢文弨撰。卢文弨生平事迹详见《龙城札记》。此书为作者归田后,掌教南京钟山书院时所著。全书以考订经史为主,杂记诸文,体例与《龙城札记》大体一致。书中校勘、考订多精确可信,间有失检之处。《续修四库

  • 静修先生文集

    二十二卷。元刘因(1249-1293)撰。因字梦吉,号静修。保定谷城(今属河北)人。习程朱理学。曾入仕,后辞官以著述为业。此集又称《静修集》,集内诗十四卷,乐府一卷,文七卷。有元至顺元年庚午(1330

  • 吕子校补献疑

    一卷。清蔡云(生卒年不详)撰。云辑有《月令章句》,已著录。此书为其读梁玉绳《吕子校补》时而补正的。全书虽仅十一条,但颇为精确。其中有的改订校补误字者,有补正其论的。如其改正校补误字两条:一为大夫种楚之

  • 韩诗外传疏证

    十卷。清陈士珂撰。陈士珂字琢轩,湖北蕲水(今湖北浠水)人,乾隆丁酉(1777)举人。该书以《韩诗外传》为纲,取诸书互见者备录于左,相互印证。所录诸书,经部有《尚书大传》、《春秋左氏传》、《春秋公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