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泗州事辑
一卷。清张穆(详见《顾亭林年谱》)撰。谱主张佩芳(1732-1793),字荪圃,号卜山,山西平定人。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进士,历任安徽歙县、合肥知县,寿州、泗州知州等官,著有《陆宣公翰苑集注》、《希音堂文集》等。此谱系谱主之孙所编,成于道光十年(1838年),记谱主仕历、著述、施政等事。此谱最早版本是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刊《希音堂文集》本,咸丰八年(1858年)有寿阳祁氏刊《斋诗文集》本,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有家刊本。
一卷。清张穆(详见《顾亭林年谱》)撰。谱主张佩芳(1732-1793),字荪圃,号卜山,山西平定人。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进士,历任安徽歙县、合肥知县,寿州、泗州知州等官,著有《陆宣公翰苑集注》、《希音堂文集》等。此谱系谱主之孙所编,成于道光十年(1838年),记谱主仕历、著述、施政等事。此谱最早版本是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刊《希音堂文集》本,咸丰八年(1858年)有寿阳祁氏刊《斋诗文集》本,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有家刊本。
四卷。清胡元直(1853-1893)撰。胡元直,字子正,湖南湘潭人。光绪十一年(1885)拔贡,候选教谕。死后其门人私谥为“端敏”。元直为胡锡燕之子,锡燕尝受学于番禺陈澧,督教诸子甚勤。故元直与其兄元
无卷数。清刘文龙撰。文化字体先,福建宁化人,雍正年间诸生。全书共分四册,第一册列古易十二篇,其中上、下经为二篇,十翼为十篇,并附有伏羲六十四卦之方圆图;第二册诠释上经;第三册诠释下经;第四册诠释象辞、
一卷。清冯舒(1593-?)撰。冯舒又号癸已老人。常熟(今江苏省常熟)人。生卒年不详。冯复京子,字己苍,号默庵,冯舒肆力经史百家,尤邃于诗。遇事敢为,小人嫉之如仇。顺治初构衅于邑令瞿四达,指所著《怀旧
五卷。清瞿树镐(1790?-?)撰。瞿树镐,字经孳,上海嘉定人。中溶之子,钱大昕之外孙。卒年和事迹未详。卷首毛凤序称:“公之诗皆发于性灵,而其感人尤深且切。公之诗皆有为而作,有慨而言,语挚情真,非同浮
四卷。清吴修(生卒年不详)撰。修字子修,号思亭,浙江海盐人。跟从钱大昕游学。为刻钱氏《疑年录》,又以浏览所及,撰成续编,得四百余人。现有海盐吴氏刻本。
五十五卷。明郭之奇撰。郭之奇,揭阳人,崇祯戊辰进士,官至詹事府詹事。明亡后,曾在南明永历政权供职,历詹事府,礼部右侍郎,武英殿大学士。是书主要记述远古至秦代历史。以各代君臣分为表、传。夏以前则全抄《路
八卷。汉京房(见《易飞候》条)撰。辑佚书,清王保训辑。王保训,江苏无锡人,清嘉庆五年(1800)举人,候选知县。京氏之《易》,汉元帝始立博士。东汉末费氏《易》兴,而京氏之学衰,晋代犹有传习。《隋书·经
一卷。清许楣撰。许楣(1797-1870),浙江海宁州人。许梿之弟。道光进士,官户部主事。是书论述共有八条,第一条为不能以千万之银易一束之纸,第二条为银可以易钞、钞不可以易银,谁复肯以现钱易虚纸,第三
八卷。清顾云撰。顾云,字子鹏,号石公,江苏上元(今南京)人。盔山在江宁府上元县城西北隅。山势于龙蟠里循城垣至城隅蛾眉岭,又袤循小仓山道陶谷至虎踞关,又袤道四望、马鞍诸山至清凉门,又循城垣,折至山前鸟龙
清王翃(1603-1653)撰。王翃字翀父,号介人。嘉兴(今属浙江)人。少年失学,《论语》、《孟子》不曾读完,仅识字而已。偶览《琵琶记》,欣然会意,自学填词,竟能合调,此后学不稍懈,既工词曲,又攻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