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丰县志
十卷,首一卷,清双全等修,顾兰生等纂。双全,满州正黄旗人,汉军翻译生员、吏部笔帖式,同治九年署任广丰知县。顾兰生,江西广丰人,官广东惠州府知府。《广丰县志》同治十一年(1872)刻印。此志体例依照省颁程式。其选举志,多有谱牒为据,科目爵秩,有失考证。学校志所载学制、学额、学田以及书院、乡试文庠科举出田亩等极为精详。武事志,逐年记载,且皆标出典,十分可采。
十卷,首一卷,清双全等修,顾兰生等纂。双全,满州正黄旗人,汉军翻译生员、吏部笔帖式,同治九年署任广丰知县。顾兰生,江西广丰人,官广东惠州府知府。《广丰县志》同治十一年(1872)刻印。此志体例依照省颁程式。其选举志,多有谱牒为据,科目爵秩,有失考证。学校志所载学制、学额、学田以及书院、乡试文庠科举出田亩等极为精详。武事志,逐年记载,且皆标出典,十分可采。
十卷。清杨玉绪撰。玉绪字诞斯,安徽桐城(今安徽桐城)人。是书首有玉绪自序,略谓“于当代诸贤著说,随见随录,散者聚,迂者切,晦者显,疑者决,约而能该,脉络接续,故曰述要。”是书分上下截,下截全列经注,上
四十卷。清吴炳文撰。炳文字梓园,歙西(今安徽歙县)人。潜研经术,尤好《左传》。乾隆四十年乙未(1775)游学京师,住在国子监监丞侍朝家。当时侍朝正分校《四库全书》,炳文也多所襄赞。此书共分为十九门:天
十六卷。明佚名撰。书中所记皆明太祖事。但起于元顺帝至正十六年(1356)张士诚取常熟,终于洪武二十八年(1395),首尾皆不完整,盖前后各失一册。今本卷第又经传写者改题。书内容大致与太祖实录相出入,亦
一卷。清徐大绅撰。徐大绅字见行,江苏通州(今江苏南通)人。事迹见《通州志·孝友传》。是书“删繁就简,去晦就明,俾读者易晓”(孙宏达序),被视为“初学津梁,有功于人心世道非浅”(同上)。大绅撰是书,句上
无卷数。明刘士骥(约1617前后在世)撰。刘士骥,字允良,山东禹城人。生卒不详。万历三十二年(1604年)进士。官翰林院编修。著有《蟋蟀轩草》。是集为士骥诗文集。集前有李若讷序,称:“允良自言,少年濡
六卷。清陈立(1809-1869)撰。陈立字卓人。江苏句容人。道光年进士,官曲靖知府,受业于凌曙。通许氏《说文》、郑氏《礼》,而于《公羊》用力尤深。有《公羊义疏》、《尔雅旧注》、《白虎疏证》、《说文谐
二卷。清李化楠(生卒年不详)撰。本书内容乃记古代饮食,烹调技术等。版本有清乾隆、道光、光绪间《函海》本,《清史稿艺文志补编》本,1984年6月中国商业出版社《中国烹饪古籍丛刊》本。
十一卷。明佚名撰。记明太祖至英宗五朝之事。书中所载事实少而诰敕多。但所录史实,亦有足以补史传之缺者,如洪武元年(1368)二月,诏以太牢祀先师孔子于国学,仍遣使诣曲阜致祭,并载太祖遣祭之谕。今本纪仍只
八卷。明焦竑(详见《支谈》条)撰。此书为轶事小说类书,体例仿《世说新语》。焦竑好友在为此书作的序中说:“吾友焦弱侯氏,具绝世资,于书无所不读,乃先得我心。披览之余,自羲轩以及胜国,凡言之可以企踵《世说
四卷。明商维浚(生卒年不详)撰。商维浚,字初阳,会稽(今浙江省绍兴市)人。著有《商氏稗海》、《古今评录》等书,其它事迹不详。此书皆借古事立论,仍不出明季纤巧之习,虽间或也有考证,但多疏舛。如论以船量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