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词语>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己任编

己任编

八卷。清杨乘六(生卒年不详)辑,王汝谦补注。杨乘六字以行,又字云峰,湖州(今属浙江)人。著有《临证验舌法》、《潜村医案》等书。此书又名《医宗己任编》。书名取范仲淹名句“以天下为己任”之意。此书为丛书,辑于雍正三年(1725),辑录清代医书四种,约十万字。包括高斗魁《四明心法》三卷,《四明医案》一卷,吕留良《东庄医案》一卷,董废翁《西塘感症》三卷,内容涉及中医诊断、临床治验等。杨氏加以评注,汇为一编,以高斗魁之书为主,吕留良、董废翁二书辅之。高斗魁,字旦中,号鼓峰,鄞县(今浙江宁波)人。习医二十余年,研究《内经》,旁参张介宾、朱丹溪、赵献可、薜立斋诸家之说,往来两浙,颇有医名。其《四明心法》成书于雍正三年(1725)。上卷、中卷载诊法、脉义、方论、药物等八篇,高氏认为临证应先察内外、脏腑经络、新久虚实、食痰气血,并以脉合诊。治疗则按五行生克关系,以二十五方概治五脏诸病。力阐薜己、赵献可对六味丸、八味丸加减用法。对滋肾生肝饮、疏肝益肾汤等方剂备加推崇。下卷分述中风、伤寒、咳嗽等内、外、妇、儿各科凡二十五病证治及治验。审病因偏重内因,且重视精神致病因素。察病机尤重脏腑功能失调,特别注重真阴真阳偏盛偏衰。对郁症的脉证治疗有独特见解,创用滋水清肝饮、疏肝益肾汤等治疗阴虚郁证和肝虚胃痛。其学对后人吕留良、董废翁等影响颇大。《四明医案》载疑难病例二十八案。高氏善用温补,临床多宗薜立斋脾肾双补,对补中益气汤、归脾汤、八味丸等各方剂应用得心应手,颇有效验。此外应用六味丸加肉苁蓉治便秘,用滋水清肝饮治小儿惊证等也有独到之处。吕留良又名光纶,字用晦、庄生,号晚村,又号何求山人。石门(今浙江桐乡)人。学识渊博,诸子百家,无所不读,不仅文学造诣颇深,医术亦精湛,著有《吕氏医贯》、《赵氏医贯评》等书。学术上受薜立斋、赵献可、张景岳诸家影响,主张脾肾并重,擅于温补。其《东庄医案》集录三十条临证治验,案中夹叙夹议,师古而不泥古,立法处方颇有独到之处。董废翁为浙江人,生平事迹不详。学术上多宗薜立斋、赵献可之学。其《西塘感证》成于雍正三年(1725)。为专论四时感证之作。内容分为总论、本病、变病、兼病等四部分,详述辨证施治要则。上卷为感证总论、感证本病,载“太阳证”等十篇;中卷为感证变病,载“吐血”、“结胸”等二十七篇;下卷为感证兼病,载“挟食”、“挟痰”等二十四篇。书中以六经分证,治法分正治、从治。对变病、兼病分析尤详,其中包括一些危证的救治法。末附妊娠伤寒。系统论述感证概念、邪侵途径、传变过程、病理变化及证治。于寒热虚实、先后缓急、轻重攻补,均有法度,并结合天时、体质等具体情况辨证论治。废翁论治本于《医学纲目》、《证治准绳》,兼采高斗魁、吕留良学术经验,治疗外感时邪疾病,不墨守《伤寒论》原方,大量使用寒凉药,并长于用补法,着重祛邪。治则以阴津为胜邪回生之本,阐发顾护胃津在治疗感证中的重要性,颇为精辟,并拟定滋阴五法,对后世温热医家颇有启示。杨氏《己任编》一书对后世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有衔三堂初刻本,道光十年(1830)重镌本,1958年上海卫生出版社铅印本,1962年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铅印本。

猜你喜欢

  • 隶韵

    十卷。附碑目一卷 考证二卷。宋刘球撰。刘球,其生平不详。王应麟《玉海》记载,淳熙二年(1175)刘球表进此书,知其为宋孝宗时人。刘球进表中说:“缮刻墨本装背成册,是仿薛氏款识法贴之例,以墨拓传世”。明

  • 崇祯五十宰相传

    一卷。清曹溶(1613-1685)撰。曹溶字洁躬,号秋岳,秀水(今浙江嘉兴)人。生卒年不详。明崇祯十年(1637)进士,官至监察御史,入清后官至户部侍郎。工诗文,除本书外,尚著有《静惕堂诗集》、《粤游

  • 雅乐考

    二十卷。明韦焕(生卒年不详)撰。韦焕为常熟人,嘉靖年间官任福建仙游县教谕。是书杂引前代论乐之事,抄录成篇。前三卷题为《经书》,都是引六经中言乐之文,《论语》、《孟子》中言乐之文也详为记载。而对《左传》

  • 说文长笺

    一百四卷。明赵宦光(?-1625)撰。亦作赵颐光,字凡夫,吴县(今江苏苏州)人。与妻陆卿子隐于寒山,读书稽古,精于篆书。著作尚有《六书长笺》、《篆学指南》等。此书以宋李焘《说文解字五音韵谱》为底本,而

  • 忠愍公诗集

    三卷。宋寇准(961-1023)撰。寇准,字平仲,华州下邽(今陕西渭南东北)人。北宋大臣、政治家。太平兴国进士。景德元年(公元1004年)任宰相。寇准参决政事,正直敢言,为太宗所信重,尝以魏征相比。晚

  • 江都县续志

    三十卷,首一卷。钱祥保、桂邦杰等纂。钱祥保,字瑞生,号仞庵,江苏甘泉县人,屡应布政司试未售,乃入资得官知县,辛亥罢官归里。桂邦杰,字蔚蒸,江苏甘泉县人。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进士,知县,曾留京师教

  • 螺江日记

    八卷。清张文梵(详见《大学偶言》)撰。是编杂记经史,提解疑义。文梵师出毛奇龄,《尚书》笃信古文,《大学》遵用古本,皆守奇龄之说。论述广博,能言善考,但也往往存在失证之处。如论汉武帝元狩年间造银锡称白金

  • 定庵类稿

    四卷。宋卫博撰。卫博,生卒年、字、原藉均不详,约宋高宗绍兴十年前后在世。其生平履历及事迹亦不详,仅知其曾参戎幕,奉使至金,未行而止。乾道四年(1168),以枢密院编修官致仕。卫博擅长表奏四六,所作大多

  • 缦庐遗集

    四卷。清蒋传奎(约1917前后在世)撰。蒋传奎字斗南,湖南湘潭人,生卒年未详。光绪二十九年(1903)举人。官邮传部主事。入民国,改交通部佥事。是集为传奎卒后其子沅搜辑遗稿编辑。卷一卷二为古今体诗。卷

  • 大学衍义

    四十三卷。南宋真德秀(1178-1235)撰。真德秀字景元,后更为希元,学者称西山先生,建宁浦城(今属福建)人。从师于朱熹弟子詹体仁,自谓于朱学尝私淑而有得。庆元五年(1199)中进士,继试中博学宏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