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词语>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居士传

居士传

五十六卷。清代知归子(生卒年不详)撰。知归子,是彭绍升亦称彭际清之法号。该书收集从后汉到清康熙年间在家奉佛的人士(男性)三百一十二人的传记,编成列传体裁的专传或合传五十五篇,成为记载历代居士比较完备的一部书。作者在节取佛书,如《佛祖统纪》、《佛祖通载》、《传灯录》、《续传灯录》、《五灯会元》、《东林传》、《往生传》、《居士分灯录》、《先觉宗乘》、《居士禅灯录》,以及《弘明集》、《广弘明集》、《佛法金汤》等书的基础上,又引用了史、传、诸家文集,诸经序录,百家杂说。编成列传,详述每位居士学道的经历,不局限于一家之言,一宗一派的范围,加以融会贯通历述其详。此书从清乾隆三十五年(1770)起笔,至四十年(1775)完成,历时五年,凝注了作者的心血和汗水。本书的特点有:一、关于人物,指出了以往各书所载的一些禅机因缘,有失偏见,甚至宗门中也混入假冒之人。如认为吕惠卿,章惇、白居易、苏轼对佛教也是别有所长,而和宗门无关。这就澄清了一些世俗误解。至于韩愈、李翱、周敦颐、欧阳修等人。明明是护儒辟佛的,不能拿他们一时随喜佛法来牵强附会,为佛教装饰门面。故在入选人物上采取了从严的原则。二、关于言论,以护法文章要“真知灼见”,自然流露出来的为可取,不在乎词藻华丽与否。凡符合此标准的就摘取吸收,不合此标准的,既实词藻再华丽感人也不引用。三、关于行事,认为佛学的基础在五戒,五戒比五常,不行五常,就谈不上五戒。将佛儒融合观点显而易见。认为南北朝中的不明忠义的人,如魏收,范晔、沈约、江总等人,不应视为佛教居士,故一概不予以收入此书之中。在具体体裁上,分为专传、合传、附传三类。专传有十七人,合传有二百一十九人,附传有七十六人。编次大致依时代先后次序,郑一、卷二,为后汉、三国和两晋,共有十二人。卷三至卷十一,为两晋、南北朝、隋唐,共有四十六人。卷十二,为南北朝、唐、宋、明,共有十二人。卷十三至十九,为唐代,共有二十六人。卷二十至卷三十四,为宋、元,共有八十三人。卷三十五、卷三十六、为金、元,共有十人。卷三十七至卷五十二,为明代,共一百一十三人。卷五十三至卷五十五,为明、清,共有十人。卷五十六,载有《知归子传》,即撰者本人的传记。此书优点很多,概括起来主要有:第一,作者不以自信宗派净土宗为取舍裁剪人物标准,而是遍载教、禅、净三方面人物。通过本书可考历代居士信仰的趋势及变化。第二,于各传篇末或一段之后注明资料出处,便于复勘原书。第三,对史料讹误之处多有校正,资料审慎于落笔之前,使该书在佛教史上具有较高参考价值。第四,对在家信佛的比丘尼择其较著名者,另撰有《善女人传》一卷,使之在家两众见诸史书,传之久远。不足之处在于,有的人物传过于简单,寥寥数语,不足以观其全貌。在行文中亦存在错别字。现见载版本有清乾隆四十一年精刊本。

猜你喜欢

  • 春秋诗话

    五卷。清劳孝舆撰。劳孝舆,字巨峰,一字阮斋,南海(今广东佛山)人,生卒年均不详。为“惠门八子”之一。雍正十三年(1735)拔贡。官至贵州知县,历知龙泉县,龙泉人为纪念他,建立劳公书院。才气豪放,学问赡

  • 诗集传名物钞

    八卷。元许谦(生卒年不详)撰。许谦字益之,号白云先生,金华(今属浙江)人。幼孤力学,受业于元代名儒金履祥,为宋王柏再传弟子。终身不仕,晚年至诚讲学,从游者达千人之多。著述除《诗集传名物钞》外,还有《读

  • 古今纪要

    十九卷。宋黄震撰。黄震字东发,慈溪(今属浙江)人,官至浙东提举,生平事迹载入《宋史·儒林传》。此书撮举诸史,括其纲要,上自三皇,下迄宋哲宗元符(1098-1100年)年间,每载一帝之事,则以一帝之臣附

  • 长江图说

    十二卷。清马征麟撰。马征麟,字素臣,怀宁人。《长江图说》同治九年(1870)金陵提署刻本。共十二卷,其以绘图为主,杂说附之篇后。其绘图取法于裴頠制图六体。兹图则用其五,高下一体,所以定崇山峻路之纡徐,

  • 陆词切韵

    ①一卷。隋陆词撰,清顾震福辑。日本狩谷望《倭名钞笺》谓陆词即法言,甚是。“词”与“法言”,名、字相应。隋唐间人多以字行,故字行而名隐耳。新旧《唐志》并著录陆慈《切韵》五卷,“慈”盖“词”之误字。自《广

  • 读春秋存稿

    四卷。清赵佑(详见《尚书质疑》)撰。该书也是作者的读书心得。他曾说自十二岁受《春秋》,读三传注疏至十数遍,有所见解,就随时笔录,成《读春秋存稿》四十余篇,不成章的就编为《春秋三传杂案》,大体上在于补传

  • 叠雅

    十三卷。清史梦兰撰。史梦兰(1813-1898)字香崖,号砚农,别号竹素园丁。乐亭(今河北乐亭县)人。道光二十年(1840年)举人,选山东朝城知县,因母老不赴。后曾国藩招聘主讲莲池书院、李鸿章招修《畿

  • 番禺县志

    二十卷,清任果、常德修,檀萃、凌鱼总纂。常德,满洲正黄旗人,举人,乾隆三十九年任(1774)番禺知县。檀萃(?一1802),字岂田,号默斋,安徽望江(今江苏金坛)人,乾隆二十六年(1762)进士,在云

  • 穀梁传补注

    一卷。清姚鼐(详见《左传补注》)撰。该书是作者所撰《三传补注》中的一种。作者治《春秋》贯通三传,不专守一家之说,往往引三传互相证明,择其义长者从之。该书引《左传》、《公羊传》之说以证《穀梁传》之义,对

  • 古礼乐述

    一卷。清李诚撰。李诚字静轩,浙江黄岩人,生卒年未详。嘉庆十八年(1813)贡生,官云南姚州州判,以顺宁知县终。李诚精研经术,撰《十三经集解》二百六十卷,又因郦道元著成系统记载我国水系的《水经注》,遂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