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词语>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尚书古文考实

尚书古文考实

一卷。清皮锡瑞撰。此书多沿袭阎若璩说,其中错误不少,比如说孔安国只传经文而无说义,其说义与今文家相同。又说武帝建元五年立五经博士,孔安国为博士应当在建元五年之后。然而《史记》载辕固生、韩生、董仲舒、胡毋生都在文帝、景帝时为博士,贾谊也是在文帝时被召为博士,《汉书》记载与《史记》相同。另外,皮锡瑞硬断孔安国当生于景帝初年,根据《汉书》记载,孔安国为谏大夫,而谏大夫系置于元狩五年,故孔安国当卒于元狩五年以后,只是元狩五年距景帝元年只有三十九年,孔安国卒年六十,何以证孔安国于四十岁以前任谏大夫呢?对此,皮氏所考欠周详。皮锡瑞还认为,孔安国早卒,不得见巫蛊事,此说亦大谬不然,因为武帝时巫蛊之事在元光五年和征和元年各发生一起,元光五年之巫蛊事比元狩五年为谏大夫时尚早十二年,故孔安国序称“会国有巫蛊”。此处所指当为元光五年之巫蛊事。至于说征和元年的巫蛊事,距元光五年已相去三十八年之久。此时孔安国已卒多年,此次巫蛊事当未见。刘歆误以孔安国所云“巫蛊事”为征和元年之巫蛊事,以后班固因之,遂使后人莫辨真伪。皮氏之说,误亦在此。至于说臆造伪,《孔传》者为王子雍,乃皮氏因袭丁晏之说。本书有思贤讲舍刊本。

猜你喜欢

  • 韵府拾遗

    一百一十二卷。清张廷玉(详见《骈字类编》)等奉敕编撰。康熙五十五年,清圣祖康熙皇帝因《佩文韵府》收字词有遗,复命翰林院检讨张廷玉等“搜奇抉秘”,补其缺漏。康熙五十九年,续辑而成《韵府拾遗》。编排体例仍

  • 吴草庐文钞

    不分卷。春退谷手选。其生卒里贯不详。此钞乃康熙三年(1664)孙承泽所定本。于吴澄支言集中钞其十分之一,前后无序跋,亦无目录,又不分卷帙。属偶然缮写,未及成编之本。此文钞为副都御史黄登贤家藏本,收入《

  • 秘传证治类方

    见《证治要诀类方》。

  • 玄言新记道德

    见王弼《老子注》。

  • 古文尚书考

    二卷。清惠栋(1697-1758年)撰。惠栋字定宇,号松崖,学者称小红豆先生,江苏吴县人,清代著名的经学家,吴派经学的奠基人。传其祖父惠周惕、父亲惠士奇之学。惠栋搜集汉儒经说加以编辑考订,以详博见长。

  • 浮西施

    一卷。清徐石麒(详见《买花钱》)撰。本杂剧只一折,写范蠡辅越王勾践灭吴后,沉西施于江之事,而不采范蠡载西施同泛五湖之常说,用事奇谲,一反通说,词律谐畅,激扬高亢。其艺术成就与吴伟业的杂剧不相上下。本书

  • 游天井峰记

    一卷。清罗泽南撰。罗泽南(1808-1856),字仲岳,号罗山,湖南湘乡人。清末,湘军将领。咸丰三年(1853)与曾国藩办团练,扩编为湘军。奋战皆捷,积功至布政使。其深得曾国藩器重,后因援武昌被太平军

  • 连云簃丛书

    十二种,一百一十二卷。清杨尚文编。杨尚文字墨林,山西灵石人。好读书,喜刊古人著述。此丛书收声韵、金石、历史、地志等方面的著作,共十二种,多为要籍。如元李志常《长春真人西游记》二卷,为治西北地理的重要著

  • 金匮钩元

    见《金匮钩玄》。

  • 奏对稿

    十二卷。明张孚敬撰。(见《谕对录》)。在《谕对录》中备载世宗密谕及当时奏草,共三十四卷。《奏对稿》为万历中巡按浙江御史杨鹤所选,共二十一卷,比原集减少了三分之一,在第十二卷附刻了序文十九篇,大概是删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