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词语>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尔雅补注

尔雅补注

①六卷。清姜兆锡撰。姜兆锡(1666-1745)字上均,江苏丹阳人。康熙二十九年(1696年)举人。乾隆元年(1736年)荐充“三礼馆”纂修官。精《三礼》之学。著《礼记章义》、《周易本义述蕴》、《周礼辑义》《家语正义》等多种。《尔雅补注》一名《尔雅参义》。《四库全书总目·小学类存目》著录,谓是书多以后世文义推测古人之训诂,如《释诂》:在,终也。注曰:凡物有定在,亦有终竟之意,今人云不知所在,亦云不知所终。又好以意断制,如《释训》:子子孙孙三十二句,注曰:每语皆以三字约举其义,与经书小序略相似而又皆以韵之;此等文皆先贤卜氏受《诗》于圣人而因为之也。盖因《诗序》首句之文而推求及于子夏。“然考《周易·象传》全为此体,王逸注《楚辞·抽思》诸篇亦用此体,是又安足为出自子夏之证乎!”卷首有雍正三年(1725年)鄂尔泰序。正文依《尔雅》次第,逐篇采取旧注疏,并参以己意而为之说解。谓原书有衍文、误字,旧读有误分误合,旧释有可议者,遂一一辨证之。论者谓是书可取者不过一二,视乾嘉以后诸家训解《尔雅》之作,言皆有物者,逊之远矣。有雍正十年(1732年)寅清楼刊本。②四卷,清周春撰。周春(1729-1815)字松霭,号芚兮,晚年号黍谷居士,海宁(今浙江海宁县)人。清训诂学家。乾隆十九年(1754年)进士,官广西岑溪知县。撰《十三经音略》、《小学余论》、《佛尔雅》等多种。著作汇为《松霭遗书》。《尔雅补注》王鸣盛称之,谓其书于注不但补其缺漏,且能正其谬误,而于邢疏漏略处裨益尤多。周氏于《尔雅》,颇好郑樵之书。是书采辑及于晚近诸家之说,似不立汉宋门户也。惟其随手札记,无条例可循。叶德辉谓是书胜于翟书,《郑堂读书记》谓较翟书完备。是书旁搜广采秦汉典籍及其传注、历代词书韵书,并及于晚近诸家之说,比较互证以诠释名物语词,说明异体,考订讹误,增补郭注邢疏,言而有证,说多可信。有乾隆间刻本及光绪戊申(1908年)长沙叶氏校刊本。

猜你喜欢

  • 茂绿轩集

    四卷。清顾梦游(1599-1660)撰。顾梦游,字与治,江宁(今属江苏)人。崇祯十五年(1642)贡生。入清不仕。为人颇侠义,曾为中道而夭的苏武子刊行古文,使其名扬天下;也曾腾出住宅,让罢官而归、无处

  • 礼部则例

    二百零二卷。清文孚等奉敕修。文孚,姓博尔济吉特氏,字秋潭,官内阁中书,道光间官至文渊阁大学士。有《秋潭相国诗存》。是书卷一至卷一〇二卷为授受大典、朝贺通例、三大节朝贺、登极朝贺、盛京朝贺、进宝录圣训玉

  • 宝真斋米帖

    一卷。清徐渭仁(?-1853)刻。徐渭仁,字文台,号紫珊,晚号随轩,上海人。徐氏好古精鉴,收藏颇富,且善书,钩摹尤精。辑有《随轩金石文字》、《春晖堂丛书》以及法帖等。《宝真斋米帖》为徐渭仁摹刻米芾书迹

  • 姚文敏集

    八卷。明姚夔(1414-1473)撰。姚夔,字大章,桐庐(今浙江桐庐县)人。明正统七年(1442)进士,授吏科给事中。景泰初,擢南京刑部右侍郎。天顺七年(1463)累进礼部尚书,改吏部,加太子太保。著

  • 字学同文

    四卷。清卫执谷(生卒年不详)撰。执谷字子觐,韩城(今属陕西)人。此书分为十三目:上类、下类、上下中类、上下左右类,上下左类、上下右类、上左类、下左类、上右类、下右类、左类、右类、左右类。类各统部。这是

  • 白石道人歌曲

    四卷。《别集》一卷。宋姜夔(1163-1203)撰。姜夔字尧章,号白石道人,又号石帚,鄱阳(今江西波阳)人。其生平详见《绛帖平》(辞目)。是集共四卷,均为其乐府词。姜夔诗格高秀,为杨万里等所推重。词亦

  • 黄竹山房诗钞

    七卷。清金玉冈(1711-1773)撰。金玉冈字西昆,号芥舟,又号黄竹道人。天津人。金玉冈慕陶宏景、林和靖之为人。博览群书,精通百家,工诗善画,自成一家。当道重其学,争聘不就。遍游名山邃谷。著有《黄竹

  • 治平言

    二卷。明曾大奇(生卒年不详)撰。曾大奇字端甫,泰和(今江西省泰和县)人。明神宗之末,朝政败坏,万事丛脞,党争大起,曾大奇针对时弊而撰成此书。分经世、主术、辅臣、明法、责成、富国、赋役、兵制、养兵、庙算

  • 于野集

    七卷。清王原(约1703前后在世)编。王原初名深,字仲深,号西亭。青浦(今属上海市)人。康熙二十七年(1688)进士,知茂名县,有惠政,官至工科给事中,因直言降职归。学以濂洛为宗,著有《学庸正讹》、《

  • 楼居杂著

    一卷。《野航诗稿》一卷。《野航文稿》一卷,《附录》一卷。明朱存理(1444-1513)撰,朱存理,字性甫,号野航,长洲(今江苏吴县)人。布衣终身,性好藏书,手自抄录,精致不苟。著有《旌孝录》。据文徵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