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卷。清陈蔚撰。陈蔚,字梅缘,安徽青阳人。《齐山岩洞志》昭代丛书本,共一卷。其首考齐山曰,山在池州府城南三里。山有十余峰,高皆大体相等,因名齐山。其力否山因唐刺史齐映尝好之而得名。除志山名之源由外,兹
五卷。明崔铣(1478-1541)撰。铣字仲凫,一字子钟,安阳(今河南省安阳县)人。弘治十八年(1505)进士,官南京吏部主事,世宗时擢南京国子监祭酒,至南京礼部右侍郎。著有《文苑春秋》、《后渠庸言》
四十卷。叶盛撰。叶盛(1420-1474),明代昆山(今属江苏)人,字与中,正统乙丑(1445)进士,授兵科给事中,土木之变后,协守北京有功,升都给事中,景泰二年(1451)擢山西右参政,天顺二年(1
十二卷。明张丑(1577-1643)撰。张丑原名谦德,字叔益,后改名丑。字青甫、号米庵。昆山(今江苏昆山县)人。张丑善鉴藏,知书画。除此书外还著有《真迹日录》、《法书名画见闻表》、《南阳法书表》、《清
三十六卷。清刘凤诰(?-1830)撰。刘凤诰,江西萍乡人,字丞牧,号金门,乾隆五十四年(1789)进士,授编修,后特擢侍读学士。累官至吏部右侍郎。因罪戍伊犁,获释后授编修。以病回籍,卒于家中。刘凤诰科
七十卷。明郑真(约1383前后在世)撰。郑真,字千之,乃元代学者郑觉民(字以道)之子,鄞县(今浙江宁波)人,自号荥阳外史,生卒年不详。成化《四明郡志》称其研究六经,尤长于《春秋》。洪武四年(1371)
四卷。南宋释晓莹(生卒年不详)撰。晓莹,字仲温、江西人。擅长作诗,史载她“颇解吟咏”。其身世生平不详。《新续高僧传》释晓莹传载:“既离尘俗,历访丛席,顿明大事,四众推重。晚归罗野杜门却扫”。《罗湖野录
十六卷。明高岱撰。高岱,湖广京山(今湖北京山县)人,嘉靖时西曹吏。他认为,一个人既身通仕籍,就应知时政。但当时历代实录秘不可得见,于是广泛搜集先代臣僚的记述、传志、书疏案牍等,并加以考订,撰写成《鸿猷
四集,二十七种,四十一卷。清末民国罗振玉(详见《云窗丛刻》编。此书是罗振玉侨居日本时编成的。丛书所收多为日本藏书家的藏书,以及巴黎、伦敦博物院收藏的敦煌卷子本著作。其中敦煌卷子本有敦煌唐写本唐陆德明《
二卷。清张泰初(生卒年不详,约为嘉、道年间人)撰。泰初字安甫,一字松溪,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博览群书,尤深于金石律吕。工词,于词律极严。浙江词家,无出其右者。所著词集《花影吹笙谱》,又名《模经堂诗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