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词语>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安义县志

安义县志

①十卷,清陈修,周曰泗纂。陈,陕西鄠县人,进士出身,康熙六年(1667)任安义县知县。按安义县,明正德年间,以建昌五乡分立安义县,清因之。安义县志,自分立县后四十余年,知县高阳以无志为虑,遂慨然以为己任,乃谋与邑中耆旧,于嘉靖三十八年成书若干卷。再修于此。康熙十二年,知县陈,簿书之暇,辄谋重修。适朝廷下旨,令各郡县纂修志乘,以备《一统志》采用。陈乃开局纂修,聘周曰泗总其事,以旧志为蓝本,搜辑考订,历二月而告成。康熙十二年(1673)刻印。此志纪载虽称简略,体例尚属得当。其各门记事,皆自安义升县始,惟选举始于大中祥符八年。无天文志和沿革表,美中不足也。② 十六卷,首一卷,末一卷,清杜林修,彭斗山、熊宝善纂。杜林,字献白,六合人,同治年间任安义县知县。考安义县志,创修于明嘉靖三十八年知县高阳;再修于康熙十二年知县陈,嘉庆二十三年知县张西屏莅任,重为续修,稿完未及付梓,遂解职去。迄同治十年,杜林认为当务之急,应开局纂修志乘,聘彭斗山、熊宝善为编辑,以张西屏志稿为蓝本。历八月而书成。此志于嘉庆以前事,除采高阳、陈瑾两部旧志外,还采纳了未刊成书的张西屏志稿。对应收入志书中事而旧志所无者,采用通志、府志、建昌县志及其他书籍。其人物有见于选举者,乃仿《史记》互见之法,其他或合法,或附传,或以事比,或以系及,为此志之长。综观全书,纲举目张,义例谨严,内容较宏丰,为安义县佳本。有同治十年(1871)活字本。

猜你喜欢

  • 韩文杜律

    二卷。明郭正域(1554-1612)编。郭正域字美命,号明龙,江夏(湖北武汉)人。万历十一年(1583)进士,授编修,官累礼部侍郎。著有《批点考工记》。是编选录韩愈文一卷,杜甫七言律诗一卷,各为之评点

  • 左传附注

    五卷。陆粲(1494-1551)撰。陆粲字子余,长洲(今江苏省苏州市)人,明代经学家。嘉靖进士,官至工科给事中,挺劲敢言。曾因争张福达狱,下诏狱廷杖。不久又因草疏论张璁、桂萼,谪贵州都镇驿丞,迁永新知

  • 满州小学集注

    六卷。汉本宋朱熹撰,明陈选注,《四库全书》已著录。清圣祖康熙命尚书顾八代翻译。世宗时,特命校对授梓,以资学习。雍正五年十二月,上亲为制序颁行,为满文本,内容与汉本相同。内篇有四:曰立教第一,明伦第二,

  • 李氏山房诗选

    六卷。明李先芳(约1561前后在世)撰。李先芳生平详见《读诗私记》(辞目)。是集凡六卷乃皇甫汸所选。分体编次,间有评语。然并非其全集。人评:“其诗大抵和粹淡雅,时有清丽之作,但缺乏风骨和研炼。”此本四

  • 清异录

    二卷。宋陶谷(?-970)撰。陶谷字秀实,邠州新平(今陕西彬县)人,本唐彦谦之孙,避晋讳,改陶氏。历仕晋、汉、周,入宋官户部尚书。此书为杂录,凡天文、地理、花木、饮食、器物等分为三十七门,共六百十八事

  • 卢升之集

    七卷。唐卢照邻(634?-686?)撰。卢照邻,字升之,自号幽忧子,幽州范阳(今北京大兴)人。自幼笃志于学,十岁从于文字学大师曹宪、王义方学《埤苍》、《尔雅》。博学多才,善为辞章。曾调邓王府典签,转新

  • 原诗

    四卷。清叶燮(详见《江南星野辨》)撰。是书为论诗之语。分内篇外篇,又各分上下。其内篇为诗歌理论,论述了“数千年诗之正变、盛衰之所以然”。其上卷注源流正变,即诗之历史变迁,以为“源流、本末、正变、盛衰,

  • 王忠文公集

    二十。四卷。明王祎(1322-1373)撰。王祎,字子充,义乌(今属浙江)人。幼聪慧,以文章名世。元末隐居不出,明太祖召用为中书省掾史,洪武二年(1396)修《元史》,与宋濂同为总裁。后奉命招谕云南被

  • 易因上下经

    各三卷。不著撰者姓名、时代。明《白云霁道藏目录》注题为《李氏易因》,亦不著其名字。清张廷玉《明史·艺文志》经部易类著录有李贽《九正易因》四卷,注称此即云霁所谓李氏。李贽晋江(今福建泉州)人,明万历时官

  • 丹徒县志

    六十卷,首四卷。清何绍章、冯寿镜修,吕耀斗等纂。何绍章,字啸赓,浙江仁和人。监生,清同治十二年(1873)知丹徒县事。冯寿镜,浙江德清人,进士,光绪三年(1877)知事丹徒县。丹徒邑志始于明正德《李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