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词语>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学庸训蒙琐言

学庸训蒙琐言

二卷。署乳山山人集,不著名氏。书首有自序,言用朱子读书,《论语》用冷看法,《孟子》用熟读法,《大学》、《中庸》尤用熟读法,逐字理会。凡虚字的轻重缓急,抑扬曲直,前呼后应,仰承俯注,务求其神气协合,血脉贯通,逐字解后再合观一句之旨,逐句解后再合观一节之旨,逐节解后再合观一章之旨。是书虽依集依作解,但体会有得时参妙谛。题曰训蒙,乃为便初学,序称《论语》、《孟子》兼作,但无力付梓,先刊《大学》、《中庸》两种。该书有光绪八年(1882)刊本。

猜你喜欢

  • 蒙古律例

    十二卷。清理藩院奉敕修。是书卷一为官衔,共二十四条,包括公主之子、亲王子弟给予职衔、元帝子孙皆为台吉,其臣后裔为塔布囊等,卷二为户口差徭,共二十一条,包括外藩蒙古三年一次比丁、外藩蒙古不准卖与内地旗人

  • 范氏三种

    三十四卷。清范家相(详见《诗沈》)撰辑。三种为《诗沈》二十卷(收入《四库全书》)、《三家诗拾遗》十卷、《夏小正辑注》四卷。《诗沈》内容可参阅本书该条。《三家诗拾遗》盖辑录散见经传注疏等著作中齐鲁韩三家

  • 丹溪纂要

    四卷。明卢和(生卒年不详)撰。卢和,字廉夫,号易庵,东阳(今属浙江省)人,医家。除此书外,另著有《食物本草》。此书成于明成化二十年(1484),又名《丹溪先生医书纂要》、《医书纂要》。书前有作者自序,

  • 国史考异

    六卷。明潘柽章撰。潘柽章字力田,一字圣木,吴江人,明亡后,肆志于学问,后死于庄廷鑨的明史案。颇谙历法,曾著《辛丑历辨》。博览群书,长于考订,认为著书的方法应当是先写长编,再附以考异,所以就以实录为纲领

  • 礼传

    一卷。汉荀爽(详见《周易注》)撰,清马国翰辑。《后汉书·荀爽传》称其著《礼易传》,隋、唐志均不见,《册府元龟》载其目,则佚已久矣。马国翰从《风俗通》残本引辑一节,杜佑《通典》引辑二节,《文选》李善注引

  • 南岳总胜集

    三卷。宋陈田夫撰。陈田夫,字耕叟,自署曰隆兴改元重九日九真洞老圃庵苍野子,人称阆中道人。《南岳总胜集》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重刊长沙叶氏《两环丛书》本,共三卷。上卷首峰峦灵迹,次岳祠,次历代帝王传

  • 书记洞诠

    一百六十卷。明梅鼎祚编。梅鼎祚生平见于《宛雅》辞目。杨慎曾编成《赤牍清裁》一书,自《左传》至六朝,仅八卷。王世贞增益之,讫于明代,为六十卷。本书仍遵杨慎之旧,起周、秦迄陈、隋,凡长篇短幅,采录无遗,卷

  • 春秋阐微纂类义统

    一卷。唐赵匡(生卒年不详)撰。清马国翰辑。赵匡字伯循,天水(今属甘肃)人,唐代中期经学家。曾师从著名学者萧颍士,作过殿中侍御史、淮南节度判官、洋州刺史。曾与《春秋》学者啖助讨论经义,后与陆淳等一起整理

  • 尚书举隅

    六卷。徐志遴撰。其生卒年不详。志遴字抡英,建昌新城(今江西黎川县)人。清代学者。《尚书举隅》一书似为举业而作。该书主蔡沈集传而删节之,并于每条之下各以己意附注一二语,盖取简易便于记忆。

  • 童山诗音说

    四卷。清李调元(生卒年不详)撰。调元字羹堂,一字赞庵,号鹤州,又号雨村、墨庄、醒园,晚年号童山蠢翁,四川绵州(今四川绵阳、罗江一带)人。少而好学,于经史百家及稗官野乘,无不观览,且好著书,群经、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