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词语>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孝感县志

孝感县志

十六卷,清胡国佐纂修。胡国佐,字仲梁,奉天辽阳人,荫生,官孝感知县。按县志始修于嘉靖三十四年(1555)县令郭斗,续修于万历三十一年(1601)县令余桂萼,均未成书。至顺治十六年(1659),县令张擢士编为二十卷,见此志旧序,今无传本。胡国佐莅任,奉檄饬修志乘,远稽近取,至康熙十二年(1673)编成十六卷刻印。分为:封域考、赋役考、学校考、营建考、风土考、灾战考、官吏考、师儒表、选举表、休命表、名宦传、人物传、列女传、逸事编、艺文编十五纲。此志少有依据,但采访详实,取材谨严,于一县之事,分类极繁,叙次不清,则支离破碎。此书分考、表、传、编四类,考即纪事本末,表则分列官师人物,传即考献,编即征文。其中选举表,以人才崛起,间出非常,有不由于科举及荐辟者,故立换授一门。艺文编,选表甚严,以县志异于各家专集,凡语录词章概行删削不采录。其余分门别类,秩序井然,是一部较完善的县志。② 二十四卷,清梁凤翔修,胡在恪、李湘等纂。梁凤翔,字梧斋,陕西咸阳县人,进士,官孝感知县。胡在恪,字念蒿,湖北江陵人,进士,官江西驿监道,按察使司参议。李湘,字雪航,本县人,贡监。县志自康熙十二年(1673)县令胡国佐续修,历二十三年,梁凤翔延胡在恪等重加补辑,刻成于三十四年(1695)。此志各自为类,每类各有叙言弁其首,中则胪列事实。后缀以总论。编次先后,如以风俗编于职官之后,以籍系武勋编于流寓之后、列女之前,次序失当。此志以胡志十六卷广为二十四卷,篇幅增多,而义例较逊。此志尚有嘉庆十六年(1811)王进祖等增刻本。③ 二十四卷,续补志一卷。清朱希白、亢廷镛修,沈用增撰。朱希白,字灵墅,湖南长沙人,监生,官孝感知县。亢廷镛,字砚农,江苏吴县(今苏州市)人,继朱希白任。沈用增,字棠溪,本县人,举人。《孝感县志》光绪八年(1882)刻印。分舆图、封域、营建、赋役、学校、风土、礼仪、灾祥、兵事、职官、选举、武科、休命、名宦、人物、殉难、列女、艺文、杂志十九纲。按康熙三十四年(1695)县令梁凤翔修志,搜罗甚广,但编次无序,此编悉为更正。旧志所编各传,文过冗长,此志删削以合志体,有事属可疑者,均为点窜。同治以来,县志宜续者为兵事。孝感地当孔道,粤捻军迭次入此,历十余年,兵火之状未能尽忘。同治七年(1868)县令吴大训曾开局续修,著有志稿未成书,所记兵事大略,多半已失实。此志采汉阳、黄陂二县志,相互参考,证以胡文忠文集,始知咸丰末年,县城被陷久不能克,李继宜由黄陂进驻杨店,与彭玉麟督水师夹攻,县城始复,兵事志所载详明。殉难、列女二志增入数千人。此志其采访甚广,采录甚详实。

猜你喜欢

  • 春秋经解

    ① 十三卷。孙觉(1028-1090)撰。孙觉字莘老,高邮(今属江苏)人,宋代著名经学家。孙觉早年师事著名经学家胡瑗,从胡氏受《春秋》学,后中进士,累官至右正言。王安石与孙觉原是好友,遂引用之,欲其协

  • 邱县志

    ①八卷。清王恪修,韩思圣纂。王恪,字汝殷,号质庵,顺天大兴(今北京大兴县)籍,浙江慈谷人。邱县知事。韩思圣,邑县贡生。该县县志始修于明万历四年(1576)知县侯国安,康熙四年(1665)县令张廷略加润

  • 孝经宗旨

    一卷。明罗汝芳(1515-1588)撰。汝芳字维德,号近溪,南城(今属江西)人。嘉靖三十二年(1553)进士,官至布政使参政。初从永新颜钧讲学,后颜钧系南京狱当死,汝芳鬻产救出。罢官后,汝芳事养颜钧,

  • 榕村集

    四十卷。清李光地(1642-1718)撰。作者生平详见《周易通论》(辞条)。是集为乾隆元年(1736年)其孙李清植所校刊,其门人李绂为序。惟诗下注自选字,则余皆清植排纂。凡《观澜录》一卷,《经书笔记》

  • 吏学指南

    八卷。元徐元瑞撰。徐元瑞,吴郡(今苏州)人。身世不详。本书成于元成宗大德五年(1301)。据作者自序称,“善为政者,必先于治,欲治必先明乎法,明法然后审刑,刑明而清,民自服矣。所以居官必任吏,否则政乖

  • 怀麓堂集

    一百卷。明李东阳(1447-1516)撰。李东阳,字宾之,号西涯,湖广茶陵(今属湖南)人。幼时有神童之誉。天顺八年(1464)进士及第,官至吏部尚书,华盖殿大学士。著有《怀麓堂集》、《怀麓堂诗文续编》

  • 汉书辨疑

    二十二卷。清钱大昭(1744-1813)撰。钱大昭,大昕弟,字晦之,一字竹庐,江苏嘉定人。嘉庆元年举孝廉方正,十八年(1813)卒,七十岁。学识博远,能实事求是。《汉书》多古字古言,钱大昭对《说文》训

  • 养晦堂集

    十二卷。清刘蓉(1816-1873)撰。刘蓉字,孟蓉,号霞仙,湖南湘乡人。初佐曾国藩戎幕,官至陕西巡抚。后因挫于军事罢职。著作有《思辨录疑义》等。所著《养晦堂集》,有诗集二卷,文集十卷。诗集按诗题计,

  • 六书假借论

    一卷。清曹应钟(生卒年不详)撰。应钟字念生,安徽歙县人。工篆书,著有《啖敢览馆稿》。是编即《啖敢览馆稿》中之一篇,专论六书中之假借。其论曰:“要不外乎郑氏(郑樵)所谓有有义之假借,有无义之假借;赵氏(

  • 职方考镜

    六卷。庐传印撰。庐传印,湖广祁阳(今属湖南祁阳县)人。传印少负卓颖之才,久试不第,年入四旬,遂放浪形骸,遍游名迹,参照《大明一统志》,写成《舆地一览》一书,署勅赠逸史文翘庐传印汇编。后十余年,其子庐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