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词语>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天台山记

天台山记

一卷。原题方瀛等撰。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作徐灵府撰。徐灵府,字名征,自号默希子,钱塘(今杭州)人。唐道士。元和十年,自衡岳移居台岭。此书则成于宝历初年。《天台山记》古逸丛书本,共一卷。其谓天台山即桐柏山。大小台处五县中央。六里乃至二石桥,先得小者,后行百余里,更得大者。采药人仿佛见之。又谓金庭洞天,在桐柏之中,为桐柏真人所治。真人,周灵王太子乔,字子晋。好吹笙,作凤鸣。道人浮丘公接以上嵩山。三十余年后,乘白鹤谢时人而去。以仙官授任为桐柏真人。设真君坛,有小殿,中置真君像,开元初玄宗创立。又谓自歇亭西行经涧一十五里,至石头桥,有小亭子。石桥色皆青,长七丈,龙形龟背,架万仞之壑,上有两涧合流,从桥下过,泄为瀑布。从下仰视,若晴虹之饮涧。桥势陡峭,水声奔落,时有过者,目眩心悸。兹篇乃记山中名胜,寺观及有关宗教活动掌故,五千余字。叙述真切,文字生动,阅之如亲临其境。其所记石头桥,即今所见之北桥,相传为罗汉所居之所。此书尚收入《丛书集成初编》中。

猜你喜欢

  • 经史辨论

    四卷。清张均(生卒年不详)撰。张均字坦斋,浙江江山(今江山县)人,官射州学博。生平不详。本书前有自序。全书大体上议论多而考证少,而所议论的东西也是泛衍多而精实少。论《二戴记》,根据《汉书·儒林传赞》、

  • 资治通鉴释文辨误

    十二卷。宋元之际胡三省(1230-1302)撰。三省字景参,一字身文,台州宁海(今属浙江)人。宋宝祐进士,历任县令、府学教授。生平深好《资治通鉴》,著有《资治通鉴音注》、《资治通鉴释文辨误》及《竹素园

  • 杨家将传

    见《南北两宋志传》。

  • 诗考异字笺余

    十四卷。清周邵莲撰。周邵莲字湘浦,江西奉新人。生卒年及事迹均不详。是书卷首有翁方纲序,称其虚怀审慎,不执一说,不偏一家,其间实难以断定者,则以俟善学者加详焉,今读之信然。其中如“参差荇菜”下云:《说文

  • 春秋说

    三十卷。洪咨夔(1176-1236)撰。洪咨夔字舜俞,于潜(今浙江临安)人,宋代文学家、经学家。嘉定进士,历官端明殿学士,刑部尚书,宋理宗初,洪氏为考功员外郎,因忤权臣史弥远,又言李全必为国患,乃被罢

  • 王司马集

    八卷。唐王建(766-?)撰。王建字仲初,颍川(今河南许昌)人,诗人。官至太府寺丞、侍御史。鄙视营求科第,终生未举进士。贞元四、五年(778-789)至贞元十四、五年曾隐居山中十年,求仙修道。后经裴度

  • 书经直解

    十三卷。明张居正(1525~1582)撰。居正字叔大,又字时大,号太岳,谥文忠。湖广江陵(今属湖北省)人。明政治家。嘉靖二十六年(1547)进士,改庶吉士,授翰林院编撰。隆庆元年(1567)入阁。穆宗

  • 百论疏

    十六卷。唐代释吉藏撰。吉藏生平事迹详见《华严经游意》辞条。《百论》作者是印度僧人提婆菩萨所著,共二十品,每品各有百偈,故称《百论》。天亲菩萨释有《百论》。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出前十品,共五十偈,仍称

  • 越缦堂骈体文

    四卷。附《散体文》一卷。清李慈铭(1830-1894)撰。李慈铭字伯,号莼客,室名“越缦堂”,会稽(今浙江绍兴)人。光绪六年(1880)进士,官至山西道监察御史,数上封事,不避权要。学识渊博,对史学功

  • 大学总论

    一卷。中庸总论 一卷。清唐圻撰。圻字静斋,安徽新安(今安徽来安)人。是书不分章节,道理融澈,脉络贯通,虽着语不多,但义不少漏。论《大学》谓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上则由外而内,下则由内而外,上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