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词语>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大易粹言

大易粹言

十二卷。曾穜辑。淳熙中,曾穜为舒州太守,因与二、三僚友语及程颐之学,皆欣然有得,遂相与搜伊川家所尝发挥《大易》之旨者,集为一书,目之曰《大易粹言》。程九万跋称:“今公(指曾穜)会而通之,贯而一之,诚有功于圣门,端不止于搜集而已。”李祐之跋称:“祐之早获游温陵曾公之门,公平居议论,必及于《易》,而伊川之学尤所笃好,故尝以亲爱白云(指郭雍,穜之师)之说,合伊川兄弟而下共为七家,欲之而未能也。洎来舒郡,出以相示,且俾订证其非,是期与同志共之。”由此可知,参与辑录此书者或许多人,然自规划直至编定,实出曾穜之手。《四库提要》以方闻一编,实误。该书集程颐、程颢、张载、游酢、杨时、郭忠孝、郭雍诸家《易》说而成。郭忠孝之书今佚,唯赖是书存其概貌。内容以义理为主,不涉象数。从其所辑,可知此书系洛学著作。淳熙中,曾穜有刻版,“岁久,板漫灭不可读”,(《经义考》卷二十九引张嗣古《大易粹言》跋)张嗣古于嘉定六年(1213年)补版印行。《四库全书》录自江苏蒋曾家藏本。今北京图书馆藏宋淳熙三年(1176年)舒州公使库刻本十二卷,即曾穜初刻本。

猜你喜欢

  • 钦定仪礼义疏

    四十八卷。清鄂尔泰等奉旨撰。1748年钦定《三礼义疏》第二部。此书诠释七例:“正义”、“辨正”、“通论”、“余论”、“存疑”、“存异”、“总论”,与《钦定周官义疏》同。分经文四十卷,冠以《纲领》、《释

  • 董方立文甲集

    《乙集》各二卷。清董佑诚(1791-1823)著。董佑诚初名曾臣字方立,江苏阳湖人。嘉庆举人,少喜文章,后肆力于律历数理舆地名物之学,著述颇多。有《椭圆求周术》、《三经术衍补》、《兰石词》和《董方志甲

  • 云南勘界筹边记

    二卷。清姚文栋撰。姚文栋,字志梁,生卒年不详,江苏上海(今上海)人。直肃道员,曾随使日本、俄、德等国。后奉命入滇勘查滇缅界务,并查探印缅商情,凡有关地理形势之处,无不博访周谘,绘图记载,遂成此书。分上

  • 富阳夏氏丛刻

    七种,二十一卷。清夏震武、夏鼎武撰。夏震武字伯定,浙江富阳人。同治年间进士,曾官工部主事、京师大学堂监督,撰有《灵峰草堂集》、《通鉴纲目校勘》等。夏鼎武字靖叔,夏震武之弟。丛刻收夏震武四种,有语录二种

  • 巽绎编

    四卷。清杨望秦撰。杨望秦字敬之,武进(今江苏武进)人。生卒年不详,乾隆乙酉(1765)举人,其后仕途不畅,晚年才得到广西的一个知县官职,未至而卒。该书为笔记小说,分四类:卷一“述录”,所记为知名贤德之

  • 左传节文

    十五卷。旧题宋欧阳修(详见《毛诗本义》)编。该书取《左传》之文略为删节,每篇之首,分标叙事、议论、词令诸目,又标神品、能品、真品、具品、妙品诸名,及章法、句法、字法诸字。前有庆历五年欧阳修自序,引有胡

  • 王氏存笥稿

    二十卷。明王维桢(1507~1555)撰。王维桢,字允宁,号槐野,华州(今陕西华县)人,嘉靖进士,官至南京国子监祭酒。家居,地震遇难。著有《王氏存笥稿》。是集为王维桢诗文别集,凡二十卷。为其挚友余姚孙

  • 古易世学

    十七卷。明丰坊撰。坊字存礼,别号南禺外史。浙江鄞县人。嘉靖二年(1523)进士,任礼部主事。后免官家居,因犯法逃窜吴中,改名道生,字人翁。事迹附见《明史·丰熙传》。丰坊生平喜作伪书,对各种经书都窜乱篇

  • 三家宫词

    三卷。明毛晋编。毛晋生平详见《二家宫词》辞目。有《毛诗草木鸟兽虫鱼疏广要》已著录。是书收入唐代王建、二蜀花蕊夫人,宋代王圭宫词各一百首。以人分卷。“宫词”格为王建所创,即描写宫闱题材的七言绝句。其旧刻

  • 夏小正解

    一卷。明杨慎(详见《檀弓丛训》)撰。是书解说《夏小正》义理,尊经抑传,故以经文为主,而以为传为戴氏说,而与金履祥注并列。其有遗义不明者,则博采众说,伸以己见以弥补之,但求其词达,不事强解,大体得当。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