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词语>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壮怀堂诗稿

壮怀堂诗稿

二十卷。清林直(1826-?)撰。林直字子隅,侯官(今福建福州)人。林直以诸生参与戎幕,出佐大府,后林直擢升监司,曾率孤军与太平军作战,因镇压农民起义有功,后官至知府。同治二年出游广东。同治十二年以后未见林直有诗作,序有“先生年未五十遽归道山”之句,故断其卒于1873年前后。林直少随父官居京都,即有诗名,生平足迹半天下,遍游衮、冀、荆、梧,几度行程万里。其诗以杜为宗,尤工五、七律。林直才气过人,下笔滚滚千言,立就成篇,气质高雅,音节宏亮,不拘一格,其感时怀古之作,顿挫沈著,沈雄秀逸,卓然大家。《壮怀堂初稿》(第一集),十卷,为林直二十九岁以前所撰,初稿十卷共辑诗四百一十余首。《壮怀堂三集》十四卷,断为林直于同治二年入粤以后所作,其时年三十八岁。初集与三集之间八、九年间为作者从军浙闽之时,其时他置身战事中,感时抚事,以及同僚、友朋赠答之作颇多,林直曾辑为二集在闽付梓,未竞而佚,三十年后其子林桐度搜剔丛残,得其手书二集诗百余首,后又搜得诗百余篇,经细审皆为其在浙闽期间所著。此诗定为二集,编为四卷。二集体例与初、三集略有不同,二集以古今诗体分卷;而初、三集则以年代为主线。初集为作者早年作品,其风格汪洋恣肆,不可抑遏;三集则精练清老,学养深粹。他的诗由绚烂而渐归平谈,二集实为转折枢纽。《壮怀堂》三集又名《岑海诗存》,十四卷。第一卷为《观海集》辑诗二十二首;第二、三卷为《筹惟集》上、下,辑诗五十五首;第四卷至七卷为《端居集》,共辑诗一百四十二首;第八卷为《越游集》,辑诗五十首;第九卷为《端居续集》,辑诗二十三首;第十卷至十一卷为《北征集》一、二,辑诗九十五首;第十二卷为《东官集》,辑诗二十一首;第十三卷至十四卷为《南武集》一、二,辑诗五十九首。《壮怀堂》第三集《岑海诗存》共辑四百六十八首诗。《壮怀堂》诗初稿于咸丰六年春于福州后街文儒坊,由陈仁权刊刻行于世。《壮怀堂第二、三集》于光绪三十一年冬刊印于广州。

猜你喜欢

  • 禹贡正诠

    四卷。清沈彦渠撰。沈彦渠字溉若,号巽园,浙江归安(今浙江省吴兴县)人。沈彦渠在自序中声称“聊正诸家之说,以诠明经旨,”即为本书命名之由。书另有俞樾和杨岘的序,对此书之得失都各有所见。如俞樾认为,此书在

  • 贡礼部玩斋集

    十卷。《拾遗》一卷。元贡师泰(1298-1362)撰。师泰,字泰甫,号玩斋。宣城(今属安徽)人。以国子生中江浙乡试,除泰和州判官。历官礼部尚书、平江路总管、江浙行省参知政事、户部尚书等职。曾经浙右余粮

  • 书义原古

    一卷。清张瓒昭撰。张瓒昭字斗峰,湖南平江人。此书所刊行的,只是卷三,也就是《禹贡》一卷。开始时,此卷说秦汉以后,儒者的训诂皆局限于自己的见闻,不能推明圣人之意,表章此篇的实义,因而推明经文,力图补旧说

  • 嵩渚集

    一百卷。明李濂(1488-1566)撰。生平事迹详见《祥符乡贤传》条。此集诗三十八卷,文六十二卷,为李濂自己编订。《四库全书总目》评其集说,其作:“皆于七子之外,自为一格,大抵笔锋踔厉,泉涌飚驰,而剪

  • 交泰韵

    一卷。明吕坤撰。吕坤(1536-1618)字叔简,号新吾,又号心吾,宁陵(今河南宁陵县)人。万历二年(1574年)进士,授襄垣知县,调大同,征授户部主事,迁郎中。再迁山东参政、山西按察使,陕西右布政使

  • ■仙神隐书

    四卷。明朱权(1378-1418)撰朱权是明太祖第十七子,初封于大宁,自号臞仙,世称宁献王。燕王起兵,他以兵相助,成祖即位,徙封南昌。永乐初年,削藩。遂筑精庐一处,读书鼓瑟其中,日与文士交游。博学多智

  • 释缯

    一卷。清任大椿撰。任大椿(17381789)字幼植,号芝田,一作子田,江苏兴化县人。乾隆三十四年(1769年)进士,授礼部主事,转郎中,迁陕西道监察御史,充《四库全书》馆纂修官。精名物训诂。辑《小学钩

  • 说文句读

    三十卷。清王筠(1784-1854)撰。王筠字贯山,号篆友,山东安丘人。道光元年(1821)举人,官山西宁乡知县。通经识古,尤精于小学,主要著作有《说文句读》、《说文释例》、《说文系传校录》、《说文韵

  • 笥河文集

    十六卷。卷首一卷。清朱筠(生平籍里见《笥河诗集》条。)撰。此书内容,卷一辑《清正经文勒石大学以同文治折子》等九篇;卷二辑《圣谟广运平定准葛尔恭纪四言诗百韵谨序》等五篇;卷三辑《哨鹿赋》等七篇;卷四辑《

  • 致曲图解

    一卷。清夏鸾翔(详见《洞方术图解》)撰。《致曲图解》是夏氏对圆锥曲线综合研究的成果。他首先介绍了西方按次数把代数曲线的分类:一次式为直线;二次式为圆、椭圆、抛物线和双曲线;三次式八十种曲线;四次式有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