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词语>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士礼居丛书

士礼居丛书

十九种,一百九十四卷。清黄丕烈(1763-1825)编辑。黄丕烈字绍武,号荛圃,又号复翁、佞宋居士,江苏吴县(今江苏苏州)人。乾隆举人,官主事。喜藏书,得宋刻图书百余种,题其书室为“百宋一廛”,乾嘉之际,东南藏书家以士礼居(黄氏书斋名)为大宗。著有《荛言》、《邛须集》等。嘉庆末年,刊《士礼居丛书》十九种,大都用宋元旧刻本:汉郑玄注《周礼》,汉郑玄注《仪礼》,宋傅崧卿注《夏小正戴氏传》,清顾凤藻撰《夏小正经传集解》,吴韦昭解《国语》,汉高诱注《战国策》,宋佚名撰《梁公九谏》,宋欧阳忞撰《舆地广记》,清毛扆撰《没古阁珍藏秘本书目》,清季振宜撰《延令宋版书目》,清孙从添撰《藏书记要》,宋庞安时撰《伤寒总病论》,宋洪遵辑《洪氏集验方》,汉焦赣撰《焦氏易林》,晋张华撰《博物志》,宋佚名撰《新刊宣和遗事》,清顾广圻撰《百宋一廛赋》,清黄丕烈撰《汪本隶释刊误》,清黄丕烈撰《荛言》。后附刊六种:唐陆德明撰《孝经今文音义》,唐陆德明撰《论语音义》,宋孙奭撰《孟子音义》,清张问陶撰《船山诗选》,清黄丕烈辑《同人唱和诗》,唐伽梵达摩译《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广大圆满无碍大悲心陀罗尼经》。其中如宋本郑注《周礼》、《仪礼》,宋天圣明道本《国语》,宋剡川姚氏本《战国策》,宋本《伤寒总病论》,宋本《洪氏集验方》等,尤为罕见之书。各书后附黄氏札记,诠释音义,刊正谬误,实为校勘家之翘楚。丛书取精用宏,所选各书向为世所重。兵燹之后,流传绝少,至为珍贵。主要版本有清嘉庆道光间吴县黄氏刊本,清光绪十三年(1887)上海蜚英馆据清黄氏刊本影印本,民国四年(1915)上海石竹山房据清黄氏刊本影印本,民国十一年(1922)上海博古斋据清黄氏刊本增辑影印本等。

猜你喜欢

  • 中州道学编

    二卷,清耿介(1618-1688)撰;《补编》一卷,清施奕簪撰。耿介字介石,号逸庵,登封(今属河南)人。顺治九年(1652)进士,官至詹事府少詹事,曾师事孙奇逢,后复兴并主讲嵩阳书院,学术上兼合程朱理

  • 百鸡术衍

    二卷。清时曰醇(1807-1880)撰。时曰醇,字清甫,嘉定(今上海嘉定县)人。其父时铭(1768-1827)曾著有《笔算筹算图》一卷。时曰醇少时入监,专治九数;1861年春,时与丁取忠(1810-1

  • 硕辅宝鉴要览

    四卷。明耿定向(1524-1596)撰。耿定向字在伦,号楚侗,黄安(今湖北红安)人。嘉靖进士,擢御史,巡按甘肃。为官清正。《明史》本传载其“举劾无所私”,弹劾严嵩党羽吏部尚书吴鹏及其婿会试行私。万历中

  • 周易绎传

    四卷。清汪景望著。汪景望字企山,宜兴人。嘉庆九年(1804)举人,曾官太平教谕,工草书,治经深于易。此书据《宜荆县志》原为九卷,今只有上下经,而无系辞以下各篇。其阐释卦象主要以十翼为归依,有如下四法。

  • 新疆外藩纪略

    二卷。旧题椿园氏著。椿园氏清人,生卒年不详。一生四海宦游,生于燕,而官于秦晋齐楚吴越,南及岭表,东越医无闾,渡辽水而游,壮年复西出阳关,逾河源三千余里。此书成于乾隆四十二年(1703年)。分上、下两卷

  • 四书补义

    七卷。清陶起庠撰。陶起庠字虞上,湖北广济人。是书《大学》一卷,《中庸》一卷,《论语》二卷,《孟子》三卷。首有自序,认为书有本义,有旁义,有余义,或考经义,以求其理;或征传义,以纪其事。道通为一,无异非

  • 怀葛堂文集

    十五卷。清梁份(约1668前后在世)撰。梁份,字质人,南丰(今江西南丰)人。生卒年不详。少从彭士望、魏禧游,讲经世之学。曾只身游万里,览山川形势,访古今成败得知。著有《怀葛堂文集》、《西陲今略》。是集

  • 国朝金文著录表补遗

    二卷。鲍鼎撰。鲍鼎。详见《铁云藏龟释文》条。民初王国维著有《宋代金文著录表》及《国朝金文著录表》。以后由于新出土古器不穷,有关金石文字著作也与日俱增。鲍鼎所著补遗二卷,系根据《西清古鉴》、《西清续鉴》

  • 西藏图说

    一卷,清松筠纂。松筠(1752——1835),字湘浦,玛拉特氏,蒙古正蓝旗人,考授理藩院笔帖式,后充军机章京,乾隆帝以为能,擢内阁学士、兼副都统,乾隆五十年(1785)为库伦办事大臣,五十九年(179

  • 春秋地理考实

    四卷。清江永(详见《周礼疑义举要》)撰。此书前三卷为考辨《春秋》经传之地理,第四卷则是为《春秋传说汇纂》一书中之《王朝列国兴废说》的地理考证加注。此书按经传秩序,对山、川、国、邑地名随文加以辨析,且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