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词语>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四体合璧佛说四十二章经

四体合璧佛说四十二章经

一卷。天竺梵文本后汉摩腾、竺法兰同译。四体指满文、蒙古文、藏文和汉文一经四体,故称“四体合璧”。乾隆四十六年(1781),帝敕依《明藏》本转译成满洲本,后又经嗄卜楚苏巴嘎等人译成藏文本,蓝占巴波罗觉等人译成蒙文本。汉永平十年(67)十二月三十日天竺僧人迦叶摩腾、竺法兰至洛阳,带来《四十二章经》。该经包含四十二篇短短的经文,参见《四十二章经》辞条。前后有两种译本,一是迦叶摩腾于白马寺译,二是吴支谦译。一般认为,该经是中国最早的汉译佛经。本经有多种异本,现存主要有五种:即《丽藏》本,宋真宗注本,唐《宝林传》本,宋六和塔本,明了童补注宋守遂注本。日文译本有山上曹源译《四十二章经》(收日本《国译大藏经》经部第十一),高岛宽我译《现代意译四十章经》(收《现代意译佛教圣典丛书》第六)等。19世纪已有英译本,1878年法国人又校印了汉、蒙、藏文《四十二章经》。1906年日本铃木大拙又出版了英译本,1947年英国伦敦还出版了《四十二章经》及其他两经的合本。本经汉文注解有宋智圆《注》一卷,《正义》一卷;仁岳《通源记》二卷,科一卷;均佚不存。现存的有《宋真宗注》一卷,天禧三年(1019)入藏。宋守遂《注》一卷,明了童《补注》一卷,明智旭《解》一卷,清道沛《指南》一卷,清续法《疏抄》五卷。《四十二章经》随佛教的世界化和译述的发达,也已成为具有世界影响的佛教典籍。该经现存版本仅见天清藏经局的刻本。

猜你喜欢

  • 印人传

    三卷。明末清初周亮工(1612-1672)撰。亮工字元亮,号栎园,河南祥符(今开封市)人。明崇祯进士,授监察御史。入清后任户部右侍郎等职。著有《赖古堂集》、笔记《因树屋书影》等。亮工喜集印章,且工于鉴

  • 读左小记

    二卷。清薛承宣撰。承宣字子布,江阴(今属江苏省)人。好《左传》,曾辑补隋代学者刘炫《规过》三卷,著《问梅草》、《黟游草》及《读左小记》等。《读左小记》是作者研读《左传》的读书心得。对《左传》中的一些问

  • 仪礼析疑

    十七卷。清方苞撰。方苞生平详见《周官集注》。方苞《三礼》之学,《周礼》较深,晚年自称“治《仪礼》十一次,用力良勤。《仪礼析疑》旨在举出《仪礼》可疑者录出经文而详辨之,对无疑者则不录经文。发明处不少,如

  • 字说

    一卷。清吴大澂撰。参见《说文古籀补》。是书以六书理论为根据,对见于钟鼎彝器上的文字加以考释,于其时代之分、音释之异、真伪之别,颇能折衷众说,多有创见。是书作于光绪十年(1884),有刻本,光绪十九年(

  • 春秋日食集证

    十卷。清冯澄撰。冯澄,字涵初,号清渠,南通(今江苏南通)人,廪贡生。勤学多才,长于考证之学,著有《强自力斋丛书》二十一种,九十二卷,《春秋日食集证》是其中的一种。按:《春秋》历术,自古以来推步的人很多

  • 泗州志

    十一卷。清叶兰纂修。即乾隆《重修泗州志》

  • 广安州志

    八卷,清王兆僖修,廖朝翼纂。王兆僖,曾任广安州知州。廖朝翼,荣县人。广安州有志始于清雍正八年(1730),为知州曹蕴锦所修。乾隆三十四年(1769)知州陆良瑜,嘉庆二十五年(1820)知州刘有仪,先后

  • 文选李注补正

    四卷。清孙志祖(1737-1801)编撰。孙志祖字诒谷,又称颐谷,号约斋,仁和(今浙江杭州市)人。乾隆进士,累官监察御史,著有《文选考异》等。唐李善注《文选》是我国古代文学史上“四大名注”之一,在唐代

  • 东西学书录

    三卷。清徐维则撰。徐维则,生平不详。此目成于1899年,蔡元培作序,分类体系基本仿照梁启超的《西学书目表》,计分史志、政治法律、学校、交涉、兵制、农政、矿务、工艺、商务、船政、格致总、算学、重学、军学

  • 山西志辑要

    十卷。附清凉山志二卷。清雅德修,汪本直纂。雅德,满洲正红旗人,乾隆四十四年(1779)任山西巡抚。汪本直,江苏人,进士,知介休县,后迁忻州知州、绛州州判。乾隆三十一年(1766)清廷计划再修《一统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