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词语>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唐诗品汇

唐诗品汇

九十卷,拾遗十卷。明高棅(1350-1423)编。高棅福建长乐(今福建东南)人。一名廷礼,字彦秋,号漫士。永乐间,征为翰林待诏,开典籍。棅工诗,为闽中十才子之一,著有《啸台集》、《木天清气集》。此集共九十卷所录六百二十家,得诗共五千七百六十九首。分体编次,五言古诗二十四卷,七言古诗十三卷(附长短句),五言绝句八卷(附六言绝句),七言绝句十卷,五言律诗十五卷,五言排律十一卷,七言律诗九卷(附七言排律)。此书编纂始于明洪武十七年(1384),成于洪武二十六年(1393)。至洪武三十年(1398)又用六年时间编成《唐诗拾遗》十卷,搜增作者六十一人,诗九百五十四首,其体例大略以初唐为正始,盛唐为正宗、为大家、为名家、为羽翼,中唐为接武,晚唐为正变、为余响,方外异人等诗为旁流。间有一二成家,特立自异者,则不以世次拘之。如:陈子昂、李白列在正宗。刘长卿、钱起、韦应物、柳宗元、高适、岑参同列在名家。此书具有多方面的价值,因编者本意欲集唐诗之大成,故而远览穷搜,所罗宏富。同时,在《总叙》和各体《叙目》中对有唐一代的诗歌风貌,从诗人、诗风、诗体等方面做了系统论述,其中不乏精辟见解。它引申宋严羽《沧浪诗话》的说法,首次将唐诗的发展明确划分为初、盛、中、晚四期。这种分法,正如《总叙》所说:“观诗以求其人,因人以知其时,因时以辨其文章之高下、词气之盛衰”,它、有助于对唐诗发展演变的认识,一直沿用至今。对于纠正宋末猥杂细碎和元代纤巧诡异的诗风起了积极的作用,并开了前后七子“诗必盛唐”倾向的先河。集中还有《历代名公叙论》、《引用诸书》、《诗人爵里详节》,均保存了有价值的资料。特别是对诗歌的评论,除《历代名公叙论》外,又广为搜辑,“其有评论本人诗者,则附于姓氏之后;有评论本诗者,则附于本诗之前;有评论本句者,则附于本句之下”(《凡例》)。后世对《唐诗品汇》褒扬者居多,但也有批评其取舍品评不当者。有明弘治六年(1493)刊本,卷首建文三年(1401)马德华序、王偁序、洪武二十八年(1395)林慈序及洪武二十六年高棅总序。1982年,上海古籍出版社据明人汪宗尼校订本影印出版《唐诗品汇》,书末附《人名索引》。有《四库全书》本,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影印本。

猜你喜欢

  • 忆记

    四卷。明吴甡撰。吴甡字鹿友,号耑愚,晚号柴庵,扬州兴化(今江苏兴化)人。万历四十一年(1613年)进士,天启中曾官至御史,因忤宦官魏忠贤而削籍。崇祯初官复原职,后升任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李自成农民

  • 梅溪词

    一卷。宋史达祖(1163?-1220?)撰。达祖,字邦卿,号梅溪,汴京(今河南开封市)人,曾为韩侂胄堂吏,颇擅权用事。韩伐金兵败,史达祖受株连而被流放致死。冯煦《宋六十一家词选·例言》称:“由观国与达

  • 逸汤誓考校勘记

    一卷。清叶廉锷撰。叶廉锷字勤诹,江苏当涂(今属安徽省)人,光绪举人。此书为读徐时栋《尚书逸汤誓考》而作。徐氏之书中,有字误的,如“怀”作“坏”;声韵之误如畏叶坏;援引的错误如:泰誓伪大明,文公伪文王,

  • 全史日至源流

    三十二卷。清许伯政(生卒年不详)撰。许伯政字惠棠,一字石云,巴陵(今湖南岳阳)人。乾隆进士。著有《易深》、《诗深》、《春秋深》等。是编主旨在于稽考经史传注中的至朔气闰是否符合实际天象并纠正记载中的误失

  • 和靖诗集

    四卷。宋林逋(967-1028)撰。林逋,字君复,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少孤力学,恬淡好古,隐居西湖狐山二十年,终身不仕,所居植梅蓄鹤。世称其“梅妻鹤子”。死后赐号和靖先生。其诗如其为人,风格淡远,多

  • 灌园集

    二十卷。宋吕南公(1047-1086)撰。吕南公,字次儒,建昌南城(今江西南城县)人。《宋史文苑传》称其“于书无所不读,于文不肯缀辑陈言。”熙宁中,王氏经义盛行,只有南公度不逐时好。他一试进士不中,即

  • 一合相

    莱泾居士填词。莱泾居士,生平不详。此剧本前题有“莱泾居士填词”“蒋山蕉者评点”字样。考王国维《曲录》载邱园作《一合相》本,明沈自晋《南词新谱》所录征引曲目《清笠阁渔翁评曲目》,都有沈君谟作《一合相》;

  • 扫余之余

    三卷。附《归涂闲纪》一卷。明刘锡元撰。刘锡元,字玉受,长洲(今江苏苏州市)人。生卒不详。万历三十五(1607年)进士。官至贵州提学佥事。是书第一卷《庚夏七发》,记其泰昌元年(1620)夏病疫事;第二卷

  • 通鉴胡注举正

    一卷。清陈景云(1669-1747)撰。景云字少章,江苏吴江人。吴江县学生,终生不仕,淹贯群籍,尤精史学。著有《读书记闻》、《纲目辨误》、《通鉴胡注正误》、《纪元考略》等。此书订正胡三省《资治通鉴音注

  • 燕山八景图诗

    一卷。明左春坊等撰。生卒年及仕履均不详。为永乐十二年(1414)左春坊、左中允、吉水、邹缉等倡和之作。燕山八景,始见于金明昌遗事。《永乐大典》载洪武北平图经,亦具列其目。然如琼岛春云作琼鸟春阴、太液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