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词语>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唐石经

唐石经

一百五十八卷,附《周易略例》、《五经文字》、《九经字样》(石刻本)。唐郑覃等校刊。据《旧唐书·文宗纪》,开成二年冬十月癸卯,“宰臣判国子祭酒郑覃进《石壁九经》一百六十卷。时上好文,郑覃以经义启导,稍折文章之士,遂奏置五经博士,依后汉蔡伯喈刊碑列于太学,创立石碑九经。”所刊经数十二,诸经正文无注,标题次行书某某注,即其所据之本。《周易》,上、下经用王弼注本,而《系辞》、《说卦》用韩康伯注本,附王弼《周易例略》,《尚书》用孔氏传本,《毛诗》用郑氏笺本,《周礼》、《仪礼》用郑氏注本,《礼记》首《月令》篇用李林甫等奉敕注本,《春秋左氏传》用杜氏集解本,《公羊传》用何休解诂本,《穀梁传》用范宁集解本,《孝经》用唐明皇注本,《论语》用何晏集解本,《尔雅》用郭璞注本。别取张参《五经文字》附刻于后。又新纂录《九经字样》一卷,附于《五经文字》之末,总计经十二种,附录三种。其石数为:《周易》九石,《尚书》十石,《毛诗》十五石,《周礼》十八石,《仪礼》二十石,《礼记》三十三石,《春秋左氏传》六十九石,《公羊传》十七石,《穀梁传》十六石,《孝经》一石,《论语》七石,《尔雅》四石,《五经文字》八石,《九经字样》一石,又年月衔名敕状一石,共二百二十七石。每石八行,每行十一字、十字、九字不等。间或有空行空字的。字体为楷书,每经的标题为隶书。字数占1行,缀于各经之后。其经字在大和时已有改刻,乾符时有修改,朱梁时有补刻,北宋时有旁改添注,其详另见唐石经校文中。经石,唐末天祐中被委弃于野,朱梁时又置于府学北牖。明嘉靖时因地震倒损。万历间王尧典等按旧文集其缺字,别刻小石,立于碑旁。其拓本清乾隆前尚有摹本流传。

猜你喜欢

  • 骈雅

    七卷,明朱谋撰。朱谋字郁仪,濠州(今安徽省凤阳县东北)人。宁献王曾孙,袭封镇国中尉。万历中管理石城王府事,典藩政三十余年。病卒,私谥贞静先生。藏书丰富,因能淹贯群籍,尤精经学、小学。著《易象通》、《诗

  • 全唐诗录

    一百卷。清徐倬(1622-1711)编。徐倬字方虎,号苹村。德清(今属浙江)人。康熙十二年(1673)进士,改庶吉士,授编修。乞养归。后转为司业,官至侍读。以事被人弹劾,辞官归乡。康熙四十五年(170

  • 中国文学珍本丛书第一辑

    四十一种。张静庐(1989-1969)辑。张静庐,浙江慈溪人。早年曾任记者、编辑,后创办书店、杂志公司。1943年于重庆团结28家出版业,组成联营书店。建国后,任北京古籍出版社编审、中华书局近现代史编

  • 松崖医径

    二卷。明程玠(生卒年不详)撰。程玠,字文玉,号松崖,歙县(今属安徽省)人。成化甲辰(1484)进士,通九流医卜之学,著述较多,除此书外,另有《八门遁甲》、《眼科秘方》、《医论集粹》等书。此书卷上首先论

  • 高密县志

    ①十卷。清张浩修,张寅威等纂。张浩,会稽人,吏员出身,康熙四十四年(1705)任高密知县。在任期间,从政廉洁自守,于邑中多有建设。《高密县志》,在明嘉靖、万历时,曾两次纂修,入清以后,各县均重修邑乘,

  • 丧服郑氏学

    十六卷。张锡恭撰,锡恭生卒年及事迹不详。江苏娄县(今上海市松江)人。是书专门解释《仪礼丧服》,因而,对士冠昏等礼都没有涉及。张氏著书大旨,见于卷一前面《郑目录》下,天子以下死而相衣服年月亲疏隆杀之礼一

  • 经筵讲义

    一卷。程元凤(?——约1268)撰。程元凤字申甫,一字瑞甫,徽州歙县(今属安徽)人,宋经学家。据《宋史·程元凤传》:“绍定元年进士,调江陵府教授。”淳祐元年,迁太学博士、宗学博士,理宗赞他“有古遗直风

  • 礼部集

    二十卷。《附录》一卷。元吴师道(1283-1344)撰。吴师道,字正传。婺州兰溪(今属浙江)人。此集原名《兰溪山房类稿》,因师道致仕后授奉议大夫礼部郎中,故易今名。共诗九卷,文十一卷。师道早年受学于金

  • 易学饮河

    八卷。明张纳陛撰。纳陛字以登,号文石,江苏宜兴人。万历十七年(1589)进士,官至礼部主事,详情附见《明史·顾允成传》。该书只解上下经,每卦都注明互体,却并不怎么阐发互体之义。如解“亢龙有悔”,取邹德

  • 文学津梁十二种

    十二卷。清周钟游编。周钟游字公侠,江苏东台人。毕业于东台师范,从陈旗寿习为古文法。时马建忠撰《马氏文通》,盛行于世。每以中国固有文辞,律以欧西文法。中国语言习惯,与欧西多有不同,每多牵强。然时人好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