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子西集
二十四卷。宋唐庚(1071-1121)撰。唐庚,字子西,眉州丹陵(今四川丹陵县)人。进士出身,为宗子博士。宰相张商英荐其才,除提举京畿常平。商英罢相,他也被贬置惠州。后遇赦,复官承议郎,提举上清太平宫。归蜀途中病卒。唐庚与苏轼相善,常切磋诗文。其作文精密,通于事物;其诗亦简练、严谨。所著《唐子西集》二十四卷乃清雍正三年(1725)时归安注亮采所校刊。其中,诗十卷,文十二卷,文末缀以《三国杂事》二卷,共二十四卷。《唐子西集》二十四卷有《四库全书》本。
二十四卷。宋唐庚(1071-1121)撰。唐庚,字子西,眉州丹陵(今四川丹陵县)人。进士出身,为宗子博士。宰相张商英荐其才,除提举京畿常平。商英罢相,他也被贬置惠州。后遇赦,复官承议郎,提举上清太平宫。归蜀途中病卒。唐庚与苏轼相善,常切磋诗文。其作文精密,通于事物;其诗亦简练、严谨。所著《唐子西集》二十四卷乃清雍正三年(1725)时归安注亮采所校刊。其中,诗十卷,文十二卷,文末缀以《三国杂事》二卷,共二十四卷。《唐子西集》二十四卷有《四库全书》本。
①三十七卷,明林庭修,周广纂。林庭,字利瞻,福建闽县(今福州闽侯县)人,弘治十二年(1499)进士,授兵部主事,升郎中。后任苏州知府,云南参政,嘉靖二年(1523),任江西布政司右参政,三年升湖广右布
十卷。清沈不负(约1692年前后在世)撰。沈不负,字集九,另一字次山,另说号次山,晚号束乐,浙江平湖人,生卒年不详。康熙时诸生,工诗,据陆奎勋序称,此集为沈不负亲手删定,约为其诗十之有五而已。按年编例
五卷。旧本题宋胡舜陟撰,实即舜陟命其子胡仔作。胡仔字元任,号苕溪渔隐,南宋徽州绩溪(今属安徽)人。后流寓吴兴(今属浙江),生卒年不详。历任两浙转运司干办公事、知晋陵县等职。晚年著有《苕溪渔隐丛话》。《
五卷。清释自如、吴仁敌同撰。自如,上方山兜率寺僧。吴仁敌,江苏江宁(今南京)人。《上方山志》乾隆二十九年(1764)刻本,共五卷。分名胜、人物、建置、文部、物产。其谓上方山曰,山在顺天府房山县西南四十
十一卷。近人章炳麟撰。章炳麟(1869-1936)字太炎,一名绛;初名学乘,字权叔。浙江余杭县人。从俞樾学,又问学于黄以周。年二十七加入康有为发起的“强学会”,1897年任《时务报》撰述,参加维新运动
十一卷。清孔广林(见《六艺论》辑。按此书即《郑志》,为《北海经学七录》第七种,后编入《通德遗书所见录》,为第十七种。《所见录》有嘉庆十八年(1813)孔氏后记,云:“岁在甲午(乾隆三十九年)辑《易注》
① 一卷。谯周(201-270)撰。王谟(详见辑《圣证论》条)辑。谯周字允南,巴西西充(今属四川阆中西南)人,经学家谯之子,三国时蜀汉经学家。据《三国志·蜀志》记载:“周幼孤,与母兄同居,既长耽古笃学
十二卷。清陆奎勋(详见《陆堂易学》)撰。此书极力批驳所谓《春秋》一字褒贬之说,对《公羊》《穀梁》二传拘守书法的缺陷和宋儒严峻苛刻的论说颇有廓清之功。但因作者务高求胜、翻空出奇,本书之失也较为突出。如:
四卷。宋苏洵(1009-1066)撰。洵字明允,眉山(今四川省乐山市)人,宋代著名文学家苏轼及苏辙之父,人称老苏,自号老泉。与其子合称“三苏”,俱被列入“唐宋八大家”。年二十七始发愤为学,通六经百家之
二卷。清毛际盛(?一1791)撰。际盛字清士,宝山(今属上海市)人。师事钱大昕,曾主讲泰山书院。治《说文》有年,著作尚有《说文新附通谊》。是书自序云:“己酉(1789年)九月,归自江夏,始成《述谊》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