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词语>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味经斋遗书十五种

味经斋遗书十五种

四十一卷。清庄存与(1719-1788)撰。庄存与字方耕,号养恬,武进(今属江苏)人。乾隆十五年(1745年)成一甲第二名进士,授翰林院编修,四迁内阁学士,官至礼部左侍郎。为官清廉。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任直隶学正时,典满州及蒙古童生考试,因主考严格引起贵族子弟不满,考生起哄,使御史上书免他的职。后来皇帝亲自主持考试,搜得考生夹带,惩罚肇事者,方平息这场风波。典试浙江时,巡抚馈金不受。不得已,巡抚又送二品冠给他,在途中,随员告诉存与,冠顶有价值千金的珊瑚珠,存与便派人到千里之外送还。庄存与为清代今文经学的代表,常州学派的开创者。他通六经,治《易》贯穿群经。虽旁涉天官、分野,但不象汉、宋人参入术数言《易》。著有《彖传论》、《彖象论》各一卷,《系辞传论》、《卦观象解》各二卷,《卦气解》一卷。治《尚书》不分今古文字异同,剖析疑义,深得孔书序义以及孟子论世之意。著《尚书既见》三卷、《尚书说》一卷。所著《春秋正辞》不讲汉学之名物训诂,而专讲“大义微言”,是清代今文学的第一部著作。但他并不是一个绝对的今文学者。庄氏治《诗》则详于《变雅》,发挥大义,著《毛诗说》四卷。另外还著有《周官记》、《周官说》。所著后人编为《味经斋遗书》。庄氏之学传其侄述祖、外孙刘逢禄。自此庄氏之学遂大炽。《味经斋遗书十五种》目录:《易》一,《彖传论》一卷,《彖象论》一卷,《系辞传论》二卷,《八卦观象解》二卷,《卦气论》一卷。《书》二,《尚书既见》三卷,《尚书说》一卷。《诗》三,《毛诗说》四卷。《周官》四,《周官记》五卷,《周官说》五卷。《春秋》五:《春秋正辞》十一卷,《春秋举例》一卷,《春秋要指》一卷。《乐》六,《乐说》二卷。《四书》七,《四书说》一卷。有清道光间宝研堂刻本,及光绪八年(1882)重刻本行世。

猜你喜欢

  • 东洲草堂金石跋

    五卷。清何绍基撰。何绍基(1799-1873),字子贞,号东洲,晚号媛叟,道州(今湖南道县)人。诗人、书法家。道光乙未乡试第一,道光十六年(1836)进士。官翰林院编修、四川学政。通经史、小学。论诗推

  • 续世说

    十卷。宋李垕(?-1179年)撰。此书又名《南北史续世说》,旧题唐陇西李垕撰。前有明俞安期序,称其书出自梁溪安茂卿,以宋本翻雕,未及印行而没,后三年,安期复得焦竑藏本,更为校正成完书。又称唐宋书目不载

  • 纂文

    三卷,南朝宋何承天撰。何承天(370-447)东海郯(今山东郯城县北)人。武帝(刘裕)起兵,为参军,出补宛陵令,累官尚书殿中郎兼左丞,复出为衡阳内史。因事下狱,赦免后除著作佐郎,与修国史。元嘉十九年(

  • 道德指归论

    六卷。汉严遵(生卒年不详)撰。严遵(原名庄遵),字君平,蜀(今四川)人,成帝时,常卜筮于成都市,为人言说吉凶利害,日得百钱够自养,便闭门读《老子》。西汉扬雄,少年时曾从严遵学。严遵一生不愿做官,隐居著

  • 友石山人遗稿

    一卷。元王翰(1333-1378)撰。翰字用文。其先西夏人。元初徙居江淮。累官至江西福建行省郎中。陈友谅将其留居幕府,授潮州路总管,兼督循、梅、惠三州。友谅败,浮海抵交趾,不果。屏居于永福观猎山。明洪

  • 玉台新咏笺注

    十卷。清吴兆宜(约1672年前后在世)撰。吴兆宜字显令,江苏吴江人。履迹待考,有《庾开府集注》。本书引证颇博,但繁而无当。又多以后代之书注前代之事,尤为未允。唯每卷以明人滥增之作退之卷末,注曰以下宋本

  • 大学臆古

    一卷。清王定柱撰。是书首有自序,大意以为朱子与《大学》,尤殚精力,独格物一节,补经所缺,纷纷讥病。是书虽于程朱不尽合,但不致戾程朱,诚正轨辙。其分章取李光地所定古本,也不尽依之。如第二章李本连“淇澳”

  • 经锄堂经说

    一卷。没有撰者姓名。每篇后皆有陈澧评语,疑为张维屏所撰。因为张氏曾为湖北黄梅县令,篇中有“余尝自龙坪至黄梅”语,而张氏又素与陈澧相善。书中只有文章五篇,都是解说《禹贡》的。其说彭蠡,据《史记·封禅书》

  • 八阵合变图说

    一卷。明龙正撰。龙正生卒年不详。《四库提要》云:正,武都人。正德中,莱阳蓝章巡抚四川,驻兵汉中。遣人至鱼复江图八阵垒石。正时在章幕中,遂推演为《图说》,刊于蜀中。此书首述八阵号令,并附八阵图。次述八阵

  • 卧月轩稿

    三卷。明顾若璞(约1635前后在世)撰。顾若璞,字和知,钱塘(今浙江杭州)人。上林署丞顾永白女。督学黄荫庸长子茂悟之妻。生卒年不详。若璞生而夙慧,幼读诗书,丈夫茂悟若璞亦工于古文辞,早卒,遗二子,赖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