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词语>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周易大全

周易大全

二十四卷。明胡广(1369-1418)等奉敕撰。据《明成祖实录》,永乐十二年(1414)命胡广、杨荣、金幼孜修《五经大全》《四书大全》。胡广,字光大,吉水(今属江西)人。建文二年(1400)廷试第一,赐名靖,授翰林修撰,永乐五年(1407)进翰林学士,兼左春坊大学士。十四年(1416)进文渊阁大学士。广性缜密,时人以方汉胡广,然颇能持大体。善书,每勒石,皆命书之。卒谥文穆。杨荣(1370-1440),字勉仁,建安(今属福建)人,初名子荣。建文二年(1400)进士,授编修,后入文渊阁,累进谨身殿大学士,工部尚书,正统三年(1438)进少师。卒谥文敏。荣有谋能断,与杨士奇、杨溥并入阁,称“三杨”。著有《后北征记》《杨文敏集》。金幼孜(1367-1431),名善,以字行,新淦(今属江西)人。建文二年(1400)进士,授户科给事中,后累进至右谕德兼侍讲,文渊阁大学士,太子少保兼武英殿大学士,礼部尚书兼大学士。卒谥文靖。著有《春秋要旨》、《北征录》、《金文靖集》三人奉敕撰《五经大全》《四书大全》,成于永乐十三年(1413),明成祖亲制序。该书为《五经大全》之首。朱彝尊《经义考》认为胡广等就前儒成编,杂为抄录,而去其姓名。《易》则取诸天台董楷《周易传义附录》、鄱阳董真卿《周易会通》、双湖胡一桂《周义本义附录纂疏》、云峰胡炳文《周易本义通释》。该书取材于四家,刊除重复,勒为一编。虽不免守匮抱残,而其宗旨并不失其正。该书当为明《五经》弃古注疏,采今注疏之始。有明永乐十三年内府刻本,天顺八年书林龚氏明实书堂刻本、弘治九年余氏双桂书堂刻本等,《四库全书》收入。

猜你喜欢

  • 圭庵诗录

    不分卷。清吴观礼(?-1878)撰。吴观礼,字子隽,号圭庵。仁和(今浙江杭州)人,同治辛未进士,官编修。同治初,吴观礼以刑曹参与左宗棠军幕,后思母,辞归。入都礼部试,中第,旋入词林。光绪时,典试蜀中,

  • 真迹日录

    一集五卷,二集一卷,三集一卷。明张丑(生平详见《清河书画舫》)撰。此书共三集,一集前有张丑自题,大意是《清河书画舫》书成后,当时鉴赏家们以为此书可读,都以名品卷轴出示于张丑,请其鉴证。张丑便随手录之,

  • 松陵集

    十卷。唐皮日休(约834-约883)、陆龟蒙(?-约881)等唱和之诗。皮日休字逸少,后改袭美,襄阳(今湖北襄樊)人。早年住鹿门山,自号鹿门子、间气布衣等。咸通进士,曾任太常博士。后参加黄巢起义军,任

  • 孙夏峰全集

    十三种,一百四十七卷。明末清初孙奇逢(详见《读易大旨》)撰。孙奇逢晚年居夏峰村,因号夏峰先生。《孙夏峰全集》为其后人汇辑而成,收有《读易大旨》五卷(收入《四库全书》经部)、《书经近指》六卷、《四书近指

  • 愿学堂集

    二十卷。清周灿(约1673前后在世)撰。周灿,字维林,号星公,陕西临潼人,生卒年不详。顺治十六年(1659)进士,官至南康府知府。著有《愿学堂集》。是集为周灿诗文集。凡二十卷,文十八卷、诗二卷,并附《

  • 道一编

    六卷。未著撰者名氏。该书编朱熹、陆九渊二家往还之书信,而为之论断。大旨在于论证朱、陆二家始异而终同,故名曰“道一”。陈建《学部通辨》云:“程篁墩著《道一编》,分朱、陆同异为三节;始焉如冰炭之相反;中焉

  • 平定粤寇纪略

    见《平定粤匪纪略》。

  • 经学四变记

    四卷。《五变记》二卷。廖平撰。廖氏一生潜心于经术,极力倡导今文经学,著书立说有很多新的创见,独具特色。清末刊其学说于世,如《今古学考》等,见者无不惊异,为其治学精深而折服。廖平七十岁时(时任国学专门学

  • 少司徒王公传

    一卷。明郭正城(1554-1612)撰。正城字美命,号明龙,江夏(今湖北武汉)人。万历进士,官至礼部侍郎。此书为明王重光(1502-1558)传记。重光字廷宣,号泺川,山东新城(今桓台)人。嘉靖进士,

  • 三鱼堂剩言

    十二卷。清陆陇其(见《古文尚书考》)撰。此书原名《日钞》,皆陆氏平时札记之文,未分门类。其甥陈济为之排次成编,亦不立标题,而基本有类可寻。一卷至四卷皆说五经;五卷、六卷皆说四书,又附《太极图说》、《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