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词语>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同文韵统

同文韵统

六卷。清和硕庄亲王允禄领衔,实出于广慈国师章嘉胡土克图之手。成于乾隆十五年(1750年)。是书撰作是为了拿梵文字母及西番字母与华文字母比较,论证其本同源。乾隆命章嘉胡土克图“考四番本音,溯其渊源,别其同异,为之列以图谱,系以图说,辨阴阳清浊于希微查渺之间,各得其元音之所在”,以“破拘墟之曲见”(卷首乾隆序言)。“发明等韵源流,则中华字母反切之法有以知所自来”(卷首庄亲王“奏议”),也就是要说明汉语的字母及反切之法来自西番和天竺,表明华梵虽殊,实为同文,所以称为《同文韵统》。卷首为天竺字母谱,凡音韵十六字、翻切三十四字。次为天竺音韵翻切配合十二韵,以字母音韵十六字翻切三十四字,错综相配成一千二百一十二字。次为西番字母配合十四谱,其字母凡三十,天竺所有者二十四,所无者六,六母所生之字凡四百三十四个。次为天竺西番阴阳字二谱,各分阴、阳、可阴可阳、可阳可阴四例。次大藏字母同异谱,以钦定天竺字母为经,以僧伽波罗等十二家所译字母为纬,以互证其分合增减。次为华梵字母合璧谱,凡十二谱,分列十二个韵类,则中西诸音、新旧诸法,一一条贯,集厥大成焉。一图之内横列声母代表字,声母之下,再分开齐合撮四栏,栏中列声韵相拼之字,字下注切语。图中只列平声字,以平赅上去声。不留入声,入声并入舒声。李新魁《汉语等韵学》说:“从此书所列的图谱中,我们可以窥见清代语音系统的某些特点,如第十谱后有注云:‘按《音韵阐微》,支微齐三韵规字等三十一音,韵谱例属撮口呼,今皆读作合口呼,故并为合口一谱。开口、齐齿规韵无字,碑披眉入支韵齐齿呼,收声伊字;陪字入灰韵合口呼,收声歪字。然常言则皆作规韵开口呼。裓刻等字,本登韵入声,方言或读作规韵,《字典》合为一谱’。由此可见,‘碑披眉陪’等字,当时的一般口语已读为〔ei〕音(即规韵的开口呼)’‘裓刻’等字有些方言也读为此音。这些,都反映了语音的发展变化。这对于我们研究汉语语音史,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是书有殿刊朱墨本。

猜你喜欢

  • 春秋公羊传解诂

    十一卷。何休(129-182)撰。何休字邵公,任城樊(今山东曲阜)人,东汉著名经学家。据《后汉书·何休传》,何休“为人质朴讷口,而雅有心思,精研六经,世儒无及者”。善历算,尤好《公羊春秋》。曾以列卿子

  • 退补斋诗存

    十六卷。清胡凤丹(1823-1890)撰。胡凤丹,字齐飞,号月樵,永康(今浙江)人。此集凡诗十六卷。卷一为古乐府三十九首,卷二为古乐府三十一首,卷三为古体诗四十一首,卷四为古体诗二十九首,卷五为古体诗

  • 百家类纂

    四十卷。明沈津(生卒年不详)撰。沈津,慈溪(浙江省慈溪县)人。明嘉靖中官含山县教谕。此书所录,上自周、秦诸子,下迄于明,殊为冗滥,其同时期的尚书张时彻所作的《说林》也列入其中。此书有明隆庆间刻本,刻于

  • 商子校本

    五卷。清孙星衍(1753-1818)等校。孙星衍,字渊如,江苏阳湖人。乾隆五十二年(1787)中进士。有《孙氏周易集解》、《商子校本》等。《商子校本》是孙星衍等人结合明代流传下来的多种版本的《商子》校

  • 补高邮王氏说文谐声谱

    一卷。近代王国维(1877-1927)辑。国维字静安,一字伯隅,号观堂,又号永观,浙江海宁人。幼年肄业于杭州崇文书院,1898年入上海罗振玉所办的东文学社。1903年起,任通州、苏州等地师范学堂教习,

  • 中庸补释

    一卷。清张承华(详见《大学臆解》)撰。首有承华自序。其解释中庸二字,引《周礼》大司乐掌成均之法。以乐德教国子;说中乃和祇,庸乃孝友。首章性、道、教并言,次章言中庸,为全书之目。第三章言道,第四章言教,

  • 本经疏证 本经续疏 本经序疏要

    《本经疏证》十二卷,《本经续疏》、《本经序疏要》八卷。清邹澍(1790-1844)撰。邹澍字润安,号闰庵,武进(今江苏省常州市)人。博览群书,精诗文,通医理。著有《伤寒通解》、《伤寒金匮方解》、《医经

  • 济生拔粹方

    十九卷。元杜思敬(生卒年不详)辑。杜思敬,自号宝善老人,铜鞮(今山西省沁县)人。此书辑录了金、元医书十九种。卷一《针经集要》,卷二《云岐子论经络迎随补泻法》,卷三《窦太师流注指要赋》、《针经摘英》(又

  • 柳南随笔

    六卷。清王应奎撰。王应奎字东淑,昭文(今江苏常熟)人,生卒年及事迹不详,约清雍正、乾隆间在世。《柳南随笔》为笔记小说,杂记明末清初以来的朝野见闻,比较侧重记载当代文人们的轶闻琐事。对于前人著述和诗文,

  • 片玉斋存稿

    二卷。明丁元复撰。元复字玉阳,一字应阳。长洲(今江苏苏州)人。隆庆五年(1571)进士,官至浙江参议。此编有诗部、文部各一卷,均以体类为序编次。诗部有古风四首,排律十一首,五言律诗三十九首,七言律诗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