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词语>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古今释疑

古今释疑

十八卷。清方中履(生卒年不详)撰。中履字素北,方以智之子,桐城(今属安徽省)人。此书皆为考证之文,每部分标题即为作者的主要论点。一至三卷论经籍,四至九卷论礼制,十卷论氏族姓名,十一卷论乐,十二十三卷论天文历法,十四卷论地理,十五卷论医药,十六至十八卷论小学算术。方以智博学广识,与陈贞慧、吴应箕、侯方域合称“明季四公子”,著述颇多。中履继父志,学有渊源,深奥广博。但其文多熔铸沿用旧说,而皆不标明引证出处,不利考证查寻,其文字亦不如以智通雅精赅。有1988年7月江苏广陵古籍讲印社影印本。

猜你喜欢

  • 中州韵

    见“中州乐府音韵类编”。

  • 先醒斋笔记

    见《先醒斋广笔记》。

  • 什邡县志

    五十四卷,清纪大奎修,林时春等纂。纪大奎,临川人,举人,曾任什邡县知县。什邡县志创修于康熙二十二年(1683)县令胡之鸿,仅二十余页。五十九年(1720)县令丁士一重修,规模略具。乾隆六年(1741)

  • 三正考

    二卷。清吴鼐(详见《易象约言》)撰。此书为研究《春秋》历法所作。《春秋》一书所采用之历法,汉晋诸儒皆以为周正,至唐刘知几《史通》始提出用夏正之说。宋代大儒程颐因《论语》载有孔子“行夏之时”一语,遂提出

  • 宁寿鉴古

    十六卷 清乾隆间官撰。此编为清代乾隆间编成,据宁寿宫写本影印。卷首钤有“乾隆御览之宝”“天子古稀”“宁寿官宝”等朱文印。全书凡十六卷,著录之器,以汉唐以前为断。卷一、二为鼎,收器八十二件,卷三、四五为

  • 尚书商谊

    三卷。王树楠撰。王树楠(1859——1936年)字晋卿,号陶庐老人,近代学者,新城(今山东桓台)人,清光绪年间进士,官至新疆布政使。清亡入民国后,曾参加编修《清史稿》,著有《陶庐文集》等。在“自序”中

  • 四书典故辩正续编

    五卷。清周炳中撰。炳中有《四书典故辩正》二十卷。续编首有史炳序,对先儒异义前编未详者,又复详为考辨,以成此书。大旨在订正义疏的是非同异,与《四书典故辩正》的体例相同。如师尹一条,据张大亨说,正毛郑之误

  • 清忠堂奏疏

    无卷数。清朱宏祚撰。朱宏祚字徽荫,一字厚庵,高唐(今属山东高唐县)人。顺治举人,曾任盱眙令,以政绩卓著提升为刑部郎,发奸擿伏,冤狱多所开释。后来累迁至佥都御史,巡抚两粤,提出了许多切中时弊的改革建议,

  • 六礼或问

    十二卷。汪绂(1692-1759)撰。绂字灿人,号双池,清婺源(今江西婺源县)人。汪绂生平《清史稿》已入《儒林传》。汪绂家贫曾至闽中为塾师,父殁方归。其后博览群书,于天文、舆地、阵法、术数、乐律无所不

  • 岩下放言

    三卷。北宋末南宋初叶梦得(1077-1148)撰。叶梦得生平事迹详见《石林燕语》。叶梦得自崇庆节度使致仕,退居乌程弁山,每日读书著述,潜心钻研儒家经典以外,亦究心佛老等诸家之言,每有心得,记录成篇,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