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词语>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参同契章句

参同契章句

一卷。清李光地(详见《周易观象》)撰。前人研究《周易参同契》者,多依彭晓、朱熹、陈显微、陈致虚等家注本。自明代杨慎称掘地得石函中《古文参同契》以后,最早有明代蒋一彪依杨慎本作《古文参同契集解》。据杨慎所述,其所得古本,有《参同契》三篇及《后序》一篇为东汉魏伯阳著;《参同契笺注》三篇及《后序》一篇为东汉徐景休著;有《三相类》二篇及《后序》一篇为淳于叔通补遗。其后有学者认为杨慎之说不足信。怀疑杨慎是据《旧唐书·经籍志》之言,以及宋代朱熹称《赞序》可能为“注之后序”(见朱熹《周易参同契考异》)一语、宋俞琰称《参同契》三篇为魏伯阳、徐从事、淳于叔通“三人各述一篇之说未必不然”等语(见俞琰《周易参同契发挥》),使《三相类》分别于《参同契》,伪造古本。李光地又暗合其说,只认为杨慎关于《三相类》为淳于叔通补遗不妥,依《旧唐书·经籍志》,称其为魏伯阳注,也不载徐景休《参同契笺注》,又分《三相类》为三篇。而与二书之后各列炉火一篇,与杨慎所谓“古本”有异,不知其所据。李光地于自序中说《参同契》“独《汉魏丛书》所载似是原本”。而据学者考证,李光地所指朱长春本,是抄袭陈致虚本,说明他未加详考而致此误。虽然李光地撰此书颇费心机,而对后世影响甚微,其传本也很少。清《四库提要》据安徽巡抚采进本,著录于道家类存目。

猜你喜欢

  • 月令解

    十二卷。宋张虑撰。生卒年不详。虑,慈溪人。庆元进士,官至国子祭酒。此书乃虑端平初年入侍讲幄时所纂。未及竟,以病归。家居时续完并上表于朝。《月令》为《礼记》篇名,记述每年十二个月的时令及其相关事物,并把

  • 绥阳县志

    九卷,民国胡仁修,李培枝等纂。胡仁,字寿良,珉州人,民国十四年(1925)任绥阳县知县。李培枝,邑人,清拔贡。明万历县令詹淑创修志乘,纂辑舆图志一部。后毁于兵燹。迨乾隆三十二年(1767)县令陈世盛又

  • 中庸辑略

    二卷。宋石编,朱熹删定。字子重,号克斋,新昌人,生卒年不详。绍兴十五年(1145)进士,官至太常主簿,出知南康军。《中庸》为《礼记》第三十一篇,本不属于《礼经》,而是子思之作。汉儒以无所附属,编之于《

  • 毛诗识小

    三十卷。清林伯桐(详见《毛诗通考》)撰。该书名曰识小,而所论均纯系大义,不免与书名相违耳。伯桐此书,盖在所著《毛诗通考》之下。该书有修本堂本、岭南遗书本。

  • 春秋公法内传

    十二卷。卷首一卷。清刘人熙撰。人熙浏阳(今属湖南)人,生平事迹不详。此书前有宣统己酉(1909)黄杰序,知草创于光绪甲辰(1904),写定于丙午(1906),至宣统元年己酉(1909)由弟子黄杰付梓刊

  • 怀堂家礼订疑

    十卷。清周植撰。生卒年不详。植字商侯,号湘园,广东遂溪(今海南省雷州半岛北部)人。嘉庆丁丑(1817年)进士,出知江西吉水,权新淦兴国等掾,政绩显著。后来,因为违背大吏旨意,辞官回家,筑室命名为“怀堂

  • 金匮要略方论

    见《金匮要略》。

  • 学斋占毕

    四卷。南宋史绳祖(生卒年不详)撰。史绳祖字庆长,眉山(今属四川)人。早年从学于魏了翁,官至朝清大夫直焕章阁,主管成都府玉局观。勤奋好学,经史百家之书,无所不读。此书卷首自谓:“余少之时,将求多能,蚤夜

  • 长物志

    十二卷。明文震亨(1585-1645)撰。文震亨,字启美,长洲(今江苏省吴县)人。文征明之曾孙。天启中以恩贡为中书舍人,崇祯中官武英殿中书舍人,长于书、画,且咸有家风,并以善琴供奉。明亡后,绝食而死,

  • 校字录

    共十三卷《校字录》十二卷,《补遗》一卷。清玉麟(1766-1833)等撰。玉麟,满族,姓哈达伯喇氏,字子振,一字厚斋,号研农。乾隆进士,官兵部尚书,伊黎将军。是书为《字典考证》的别本,玉麟为校正《康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