卦爻遗稿演
一卷。不著撰人名氏。前有小引,乃是其子所作。说其父对《易》多有论说,没有完书,其子才类次成编,而间附己说于后。其自称叫“觐”的,就是其子之名,而姓则不可考。书中每一卦为一篇,在每爻下都列中正应三义,而不载经文。词旨简略,根本没有什么心得。《四库全书总目》入存目。
一卷。不著撰人名氏。前有小引,乃是其子所作。说其父对《易》多有论说,没有完书,其子才类次成编,而间附己说于后。其自称叫“觐”的,就是其子之名,而姓则不可考。书中每一卦为一篇,在每爻下都列中正应三义,而不载经文。词旨简略,根本没有什么心得。《四库全书总目》入存目。
四卷。清汪景望著。汪景望字企山,宜兴人。嘉庆九年(1804)举人,曾官太平教谕,工草书,治经深于易。此书据《宜荆县志》原为九卷,今只有上下经,而无系辞以下各篇。其阐释卦象主要以十翼为归依,有如下四法。
八卷。清马国翰(1794-1857)辑。国翰字词溪,号竹吾,山东历城(今济南东郊)人。清文献学家、藏书家、目录学者。梁《七录》有《论语谶》八卷,宋均注,《隋志》时已亡。而《唐志》有宋均注《论语纬》十卷
一卷。清皮锡瑞(详见《礼记浅说》)撰。是书以《王制》为素王之制。俞樾曾评议此书,以为:孔子将作《春秋》,先修王法,斟酌损益,具有规条。其门人弟子与闻绪论,私相篡辑,而成《王制》。皮氏作《王制笺》为之疏
一卷。清黄钟(约1671年前后在世)撰。黄钟,字宏音,号蘧庐。江苏如皋人,生卒年及生平皆不详。康熙中诸生。本集为其门人邓士英所编。有文四十四篇。前列总目,然后仿《史记》自序和《汉书》叙传体例,每篇各有
二十四卷,清章学诚纂。章学诚(1738-1801),字实斋,号少岩,会稽(今浙江绍兴)人。乾隆四十三年(1777)进士。官国子监典籍,后入湖广总督毕沅幕府。毕生致力讲学、著述和编修方志,对方志的性质、
二十种,一百六十三卷。清孙星衍(1753-1818)编辑。孙星衍字伯渊,一字渊如,号季述,江苏阳湖(今江苏常州)人。乾隆五十二年进士,曾任山东按察使、布政使,后因病归里。初以文学著称,与洪亮吉、黄景仁
见《皇极经世书》。
四卷。明叶子奇(详见《太元本旨》条)撰。明洪武十一年(1378年)春,有司祭城隍神,群吏窃饮猪脑酒,县学生举发其事,叶子奇恰好也在场,遂受株连逮系狱中。在狱中,叶子奇用瓦磨墨,有得辄书,后被释放家居,
一卷。清索宁安撰。索宁安,字静园,姓钮祜禄氏,满洲镶黄旗人。领侍书内大臣,二等伯。是书依次叙述了元旦行礼仪注,春冬二季祭大神、祭天还愿、作酒、打糕、逐月供献波罗叶苏叶饽饽、鸡鹅雉鱼、炸角子、炸穆丹、除
十九卷。《附录》一卷。清邱志广(约1661前后在世)撰。邱志广,字粟诲,号洪区,又号蝶庵,诸城(今山东诸城)人。生卒年不详。顺治中贡生,任长清县训导。著有《柴村集》。是集凡十九卷,其中,文十二卷、《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