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词语>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南畿志

南畿志

六十四卷。明闻人铨修,陈沂纂。人铨字帮正,余姚人。嘉靖五年进士,授宝应知县,历官至提督南畿学政、湖广按察司副使。官宝应时,曾纂修《宝应县志》。陈沂后改名鲁南,号石亭,应天(今南京)人。正德进士,官南京太仆寺卿。明自永乐北迁之后,改北平为北京,以应天为南京。南北二京皆直辖郡邑,而不设布政使司,以十三府四州为畿甸,故称南畿,南畿无通志。此志体例似都会志书,与永乐时颁行之通志义例有异。此志首汇总志一卷,凡八目:都城图、南都纪、凤阳纪、南畿地理图、志命官、志户口田赋、志水利、志戌备。郡县志共六十三卷,十三目:各府图、各府沿革、区域、城社、建牧、学校、祠墓、古迹、宦绩、人物、列女、方外、艺文。此志体例简要,剪裁有法,良史才也。”有明嘉靖十三年(1534)刻本、民国三十年(1941)抄本。

猜你喜欢

  • 韵考略

    五卷。清谢庭兰撰。庭兰字湘谷。是书取《诗·周颂》韵字、《易》韵字、《尚书》韵字、《四书》韵字,一一详为审核排比之。并别采毛西河、顾亭林、段玉裁、王引之诸家之说附之。是书标韵,关键在“合”与“隔合”。发

  • 安吉县志

    十八卷。首一卷。清汪荣、刘兰敏修,张行孚等纂。汪荣同治年间任安吉州知州。安吉于明代为州,领孝丰县。至乾隆三十九年(1774)仍降为县,故刘原志称州,此时则称县。同治十一年,汪荣莅任,欲修邑志。因距乾隆

  • 白雪堂诗

    一卷。明李嵩(约1636年前后在世)撰。李嵩,字影石,河北枣强人。生卒年不详。天启二年(1622)进士。官累山西、湖广盐察御史、布政使。著有《按晋疏草》。此集乃其巡授湖广时所刻,故以郢中白雪为名。共古

  • 顽石庐经说

    十卷。清徐养原(1758-1825)撰。养原字新田,号饴庵,浙江德清(今德清县)人,经学家。精于三礼,宗郑玄之说而多所发明,兼通六书、古音、历算、舆地、氏族之学。阮元任浙江巡抚,延请他校正《仪礼》。亲

  • 通雅

    五十二卷。明方以智撰。方以智(1611-1671)字密之,号鹿起,又号曼公,安徽桐城人。少与陈贞慧、吴应箕、侯方域等参加复社活动,人称四公子,驰名文苑。崇祯十三年(1640年)进士,官翰林院检讨。入清

  • 宛委别藏

    一百六十种,一千七百卷。清阮元(1764-1849)编辑。阮元字伯元,号云台,江苏仪征(今江苏仪征)人。乾隆五十四年进士,嘉庆、道光年间,历任户、兵、工部侍郎,浙、闽、赣诸省巡抚,两广、云贵总督。后为

  • 三异人集

    二十三卷。明徐渭(1521-1593)撰。徐渭字文清,更字文长;号青藤、天池等。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少聪敏,十余岁即仿扬雄《解嘲》,而作《释毁》。师从同里季本,为诸生十余年。为浙督胡宗宪招致幕下,为

  • 书史会要

    九卷。附补遗一卷。明陶宗仪(生平详见《国风尊经》)撰。此书载历代能书之人,上起三皇,下至元代。各卷所记如下:卷一,三皇至秦。卷二,汉与三国。卷三,晋。卷四,宋、齐、梁、陈、北齐、隋。卷五,唐与五代。卷

  • 绥阳县志

    九卷,民国胡仁修,李培枝等纂。胡仁,字寿良,珉州人,民国十四年(1925)任绥阳县知县。李培枝,邑人,清拔贡。明万历县令詹淑创修志乘,纂辑舆图志一部。后毁于兵燹。迨乾隆三十二年(1767)县令陈世盛又

  • 阴符经质剂

    一卷。明方时化(详见《易引》)撰。前人研究《阴符经》者,多达数十家。唐宋学者以道家、兵家、神仙家言释经。自金代刘处玄始,参以佛经解之。明代焦竑喜谈禅说,亦以佛理释经。方时化作《阴符经质剂》,认为“阴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