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词语>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南北两宋志传

南北两宋志传

二十卷一百回。明熊大木(详见《大宋中兴通俗演义》)编撰。长篇历史演义小说。该书南北宋分叙,各十卷五十回,亦有刊本不分回。《南宋志传》所写并非南宋之事,而是叙述五代时后唐年间石敬瑭出身至宋开国、破金陵灭南唐的一段历史。书名与内容不符,这是个解释不通的讹误。孙楷第据明世德堂与叶昆池刊本考证认为,《南宋志传》本名应为《宋传》,《北宋志传》应为《宋传续集》,两书内容衔接,所谓南北,并无实际意义,“乃书先后行世后,无知人之所妄加”。(《日本东京所见小说书目》)《南宋志传》又名《南宋飞龙传》,以赵匡胤为中心人物,叙述了五代十国至宋统一的一段纷争,时间约半个世纪。此时期军阀林立,忽起忽灭,又夹杂着民族矛盾,头绪纷繁,人物也多。熊大木用“按鉴参补”的方式演说这段历史,即主要事件和人物依据史书,补以传说和逸闻,加上艺术虚构。总的来看,它基本真实地反映了这一时期复杂的政治斗争和军事斗争历史面貌,对统治阶级的内部矛盾和某些统治者的荒淫残暴有所揭露,也反映了战乱年代人民所遭受的灾难。在艺术上,由于按《资治通鉴》铺陈故事,叙述简略,情节安排和人物刻画均不算成功。即使在主要人物赵匡胤身上,除了涂上一层神异色彩外,也缺乏性格上的艺术概括。且存有浓厚的宿命论和正统观念,采用的传闻也有荒诞、迷信的内容。《北宋志传》内容接《南宋志传》,叙事起自宋太祖开宝八年(976),止于宋真宗乾兴元年(1022)。前十回主要是呼延赞复仇和绿林草寇相互火并的小故事,后四十回则着力描述了北宋将领杨业一家世代忠勇、抵抗辽国(契丹)和西夏入侵的故事,故该书又名《杨家将传》。它虽以志传为名,并亦题以“按鉴参补”字样,但与《南宋志传》相比,“参补”的成分为多,情节不以史实为核心,而是以虚构为主,实际上是一部凭微弱的历史线索敷衍而成的英雄传奇。在历史上,北宋曾两次伐辽,都是大败而回,后来缔结了“澶渊之盟”,每年输给辽银十万两,绢二十万匹,换取屈辱和平。对西夏也是“赐”给巨额银两。而在《北宋志传》中,却是辽和西夏均被杨家将征服。这种违背史实的文学虚构,来自民间文学传说,表现了人民群众希望有杨家将那样的英雄重振汉民族雄风的美好意愿。书中杨家众英雄和孟良、焦赞等人物形象塑造比较鲜明,情节线索单线发展,语言有口语化特点。该书在文学史上地位并不显著,但它描写的杨家将故事却流传久远,对后世的戏曲等影响较大。《南北两宋志传》在日本存有三种明刊本:明建阳余氏三台馆刊本、明金陵世德堂刊陈氏尺蠖斋评释本,上二种藏日本内阁文库;明苏州叶昆池刊玉茗堂批点本,藏日本宫内省图书寮。国内亦有明世德堂刊本、清鸿文堂刻本、清康熙经国堂刻本、清文绵堂刻本等。

猜你喜欢

  • 禹贡水道析疑

    二卷。清张履元撰。张履元字苏斋,安徽泾县人,岁贡生,官吴江县训导。此书卷首有石韫玉序和张履元自序,书名取自陶诗“疑义相与析”之意。本书以《孔传》和蔡沈《书集传》为主,参考胡渭《禹贡锥指》而成。张履元认

  • 徐光启行略

    一卷。比利时人柏应理(?-1692)撰。柏应理为比利时耶稣会士。1658年同南怀仁等三人一道来华。著有《孔子哲学》等书。此书是作者因在江南传教,得到徐光启孙女甘弟大的许多帮助,因此为表彰徐光启等在传播

  • 禹贡备遗补注

    二卷。清胡宗绪撰。胡宗绪字环山,安徽桐城人,雍正进士,官至国子监司业。胡宗绪是明代学者胡瓒的曾孙。胡瓒作《禹贡备遗》,论述十分简略,对于蔡沈的《书集传》也少有辨驳,胡宗绪故因之作“补注”,广征博引,间

  • 订补浯溪集

    二卷。明陈斗(生卒年不详)编。陈斗,字民仰,祁阳(今属湖南)人。官永宁县主簿。浯溪,水名,源出祁阳西南松山,东北流入湘江,水清石峻,唐代诗人元结爱其景致,居于溪畔,并起此名。他的《中兴颂》、《颜真卿书

  • 留沤唫馆词存

    一卷。清沈蓥(?-1860)撰。沈蓥原名杰,后改曰蓥,字秋白,自号姓庚、江苏无锡人。家贫力学,工诗赋,精篆刻。中年之后,专力倚声之学。著作较丰,惜多散佚,仅存有《怀旧录》、《吟剑诗集》、《留沤唫馆词草

  • 露书

    十四卷。明姚旅(生卒年不详)撰。姚旅,号园客,莆田(今福建省莆田县)人。其生平事迹不详。此书共十四卷,其中分核篇二,韵篇三,华篇、杂篇、迹篇、风篇、错篇、人篇、政篇、籁篇、谐篇、规篇、枝笔、异篇各一,

  • 太岳杂著

    一卷。明张居正(1525-1582)撰。张居正字叔大,号太岳,湖广江陵(今属湖北省)人。张居正少年时即颖敏绝伦,二十二岁成进士。隆庆六年(1572)出任内阁首辅,执政十年,以劳瘁卒。张居正是我国封建社

  • 通雅

    五十二卷。明方以智撰。方以智(1611-1671)字密之,号鹿起,又号曼公,安徽桐城人。少与陈贞慧、吴应箕、侯方域等参加复社活动,人称四公子,驰名文苑。崇祯十三年(1640年)进士,官翰林院检讨。入清

  • 诗传题辞故

    四卷。清张漪(生卒年不详)撰。漪字绿村,直隶怀来(今河北怀来)人,诸生。是书无序例,单就诗传题辞做解。书首列总题,次列分题,又次列篇题。篇题之下,首列小序、朱传,间引《论语》、《荀子》,及司马迁、韩婴

  • 御刻三希堂、石渠宝笈法帖

    三十二卷。清高宗乾隆十二年敕梁诗正等辑录,成于乾隆十五年。该法帖辑录自魏晋至明代书迹共三十二卷,几乎尽录停云馆、郁冈斋、戏鸿堂、快雪堂等诸家名帖之名迹,卷帙之富,为历来官帖中少见。但因选择不精不慎,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