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词语>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十一经音训

十一经音训

二十六卷。清杨国桢辑。国桢字海梁,四川崇庆人,官至闽浙总督。此书是他任河南巡抚时刊刻的。首有自序及林则徐等人的序,还有刘师陆撰写的例言。书仿甘肃兰山书院所刻之《经训约编》,只是《经训约编》体例未善。例如,除《易经》、《书经》、《诗经》、《春秋经》之外,其他经都不是足本。又旁注所采,多不依本文;上文载评语,有的论及文法,已非说经;句旁又多着圈点,迹近亵经。这些方面,此书都矫正了。此书只以辨反切,训字义为主,对于《易》、《书》、《诗》、《礼记》,则遵从功令,用宋儒传注;《春秋经》则以《左传》为主而参以《公羊传》、《穀梁传》;《周官》则以连氏精义为主,《仪礼》则以吴氏章句为主,参以张氏郑注句读、马氏易读诸说;《尔雅》以邢疏为主,间取姜氏参议、邵氏正义之说;《孝经》用清世祖御注。这些方面都能做到斟酌不苟。诸经之首,别有辑说。称为十一经,是因为减去了《论语》《孟子》这两部人人习见之经。此书虽然谈不上博综,但简而易通,自有胜处。有道光十一年刊本。

猜你喜欢

  • 雕菰楼易学

    四十卷。清焦循撰。循字理堂,一字里堂,晚号里堂老人,世居江都黄珏桥,分县为甘泉(今江苏扬州)人,嘉庆举人。一生著述颇多,于《易》学有《易通释》二十卷、《易图略》八卷、《易章句》十二卷、《周易补疏》二卷

  • 长乐县志

    ①十六卷,首一卷,末一卷,清李焕春修,潘炳勋、赖荣光纂。李焕春,字玉山,云南宝山人,进士,官长乐知县。潘炳勋,字霁堂,湖北靳水人,官长乐训导。长乐,县无旧志,嘉庆二年(1797)知县王霈霖与训导沙象乾

  • 医方集成

    见《类编南北经验医方大成》。

  • 午梦堂全集

    十五卷。明叶绍袁(1589-1648)编。叶绍袁字仲韵,别号天寥道人。江苏吴江人。早负才名,天启五年(1625)进士,曾任工部主事。因不耐吏职,以母老告归。明亡后,他弃家为僧,号粟庵。其妻沈宜修(宛君

  • 怀星堂集

    三十卷。明祝允明(1460-1526)撰。祝允明字希哲,号枝山,长洲(今江苏苏州)人。五岁能作径尺大字,九岁能诗,后博览群书,文章有奇气。弘治五年(1492)中举,以后久试不第。正德十年(1515)授

  • 东莱诗集

    二十卷。宋吕本中(1084-1145)撰。吕本中原名大中,字居仁,寿州(今安徽寿县)人。吕云著之曾孙,人称东莱先生。绍兴进士,官中书舍人,兼直学士院。因忤秦桧被罢官,后提举太平观。卒赐谥文清。其诗法出

  • 皇明四朝成仁录

    十卷。明末清初屈大均(1630-1696)撰。大均初名绍隆,字翁山,又字介子,广东番禺(今广州市)人。明诸生。明亡后,削发为僧,名今种。不久还俗,改名大均。著有《易外》、《翁山诗外》、《翁山文外》、《

  • 禹贡正解

    不分卷。清朱镇撰。朱镇字生白,江苏华亭(今上海市松江县)人。此书共参考了三十多种书,朱镇对于有异说的问题,只审定其中一说,以便节约篇幅,便于初学者阅读,但这种择定方式颇为不易。朱镇在“凡例”中说:“篇

  • 黄公度事略

    一卷。清黄遵楷撰。遵楷字幼达,广东梅县人。该书记其兄黄遵宪生平。遵宪字公度,著名诗人及驻外使节。光绪二年(1876)中顺天籍举人,曾出使日、美、英、法、德及新加坡等国,颇谙列强虚实及俄国应付之方法,时

  • 春秋三传会纂旁训

    十二卷。清屠用丰撰。用丰,考感(今湖北孝感)人。该书综合《春秋》三传,加以折衷,并略加训释,附在旁边。有清嘉庆戊辰(1808)卧云堂刊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