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词语>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医经原旨

医经原旨

六卷。清薛雪(1681-1770)/撰。薛雪字生白,号一瓢,又号扫叶山人、磨剑山人、/槐云山人。吴县(今江苏苏州)人。自幼好学,博学多才,工诗文,擅绘画,因母病钻研医学,博览医书,精于医术,与当时名医叶天士齐名,为吴县两大医家。薛氏深研《内经》,颇有心得,临床经验丰富,善治湿热病。著有《湿热条辨》、《一瓢诗话》等书。此书成于乾隆十九年(1754)。是对《内经》部分原文进行分类并注释。共分为九类,为摄生、阴阳、脏象、脉象、经络、标本、气味、论治、疾病。分类多取张介宾《类经》之说,而有所删并。因针灸之法另有专书,故此涉及内容甚少。注释上于诸家之说广集约取,采张志聪之说为多,对其义理未尽者,又参加己义加以申说,旨在推求《内经》之意蕴,故名。其分类及选文虽不若李中梓《内经知要》简要精当,然对若干条文的注释、阐发,确有独到之处。其疾病一类,居全书之半,发挥最详。于注释经文之外,薛氏往往综论历代医家诸证治法,经义合与不合,为之折衷。此书见解颇有独到之处,可供学习、研究《内经》参考之用。张介宾《内经》和陈念祖《灵素集要》,所引经文皆著其篇目,此书则不然,是为一失。有乾隆十九年(1754)薛氏扫叶山庄刻本,清宁郡简香斋藏版本,1928年千顷堂书局石印本。

猜你喜欢

  • 尚书天地图说

    六卷。清潘咸(详见《易耆图说》)撰。此书虽借《尚书》之名为名,又以《尧典》经文冠前五卷之首,以《禹贡》经文冠末一卷之首,而实是摘录支离曼衍,自抒己说,与《尚书》经义渺无所涉。而其己说又多逞私臆。如其谓

  • 合浦县志

    二十四卷,清韩三异修,纽廷彩纂。韩三异,直隶高阳(今河北高阳县)人,拔贡,康熙五十九年(1720)任知县。纽廷彩,满洲镶白旗人,监生,康熙六十年(1721)任知县。康熙二十五年(1686)县令张辅始创

  • 更生吟

    不分卷。明高名衡(?-1642)撰。高名衡,字平仲,号鹭矶,山东沂州(今临沂)人。生年待考。崇祯四年(1631)进士。官至监察御史,以城守功,晋兵部左侍郎。崇祯十五年(1642),沂州被破,名衡死亡。

  • 易经告蒙

    四卷。图注三卷。清赵世回撰。赵世回字铎峰,湘潭人。此书凡例称遵仿《本义》分卷,但其书仍用《注疏》本,不知何故,可能是根据坊刻《本义》言之。卷首图注三卷,都推演河、洛之义。书中时时附图,可能是想以图书明

  • 通玄真经缵义

    十二卷。宋杜道坚(1237-1318)撰。杜道坚,字处逸,号南谷子,当涂采石(今属安徽)人,十四岁出家为道士,居武康计筹山(在今浙江省)升玄观,受赐辅教大师。元初入觐元世祖,赐玺书,提点道教,被授予高

  • 辛丑纪闻

    一卷。清不著撰人名氏。顺治十八年(1661),江南苏州吴县新任知县任维初因苛征民赋,平仓获私,激起当地人士不平,诸生倪用宾、沈玬、金圣叹等,遂有抗粮哭庙之举。适清世祖哀诏至,府堂设幕帐,哭临三日,诸生

  • 平回志

    八卷。杨毓秀撰。杨毓秀,字子坚,诸生,终身不仕。师从龚九曾、王螺州二人同学,龚、王与左宗棠过从甚密,左宗棠与二人时有书信往还谘商。杨毓秀遂据三人往来书牍,访求事实,撰为《平定陕西回匪志》二卷、《平定甘

  • 唐石经考证

    不分卷(乾隆五十五年自刻本)。清王朝撰。朝,江西万年人。此编卷首系朝自题,称《旧唐书》谓此开成石经字乖书法,故立后数十年,名儒皆不窥之,以为芜累。今详校之,始知确如刘氏所讥,而圣经本真。那些由于历代刊

  • 节序同风录

    未分卷。孔尚任撰。孔尚任(1648-1718年),字聘之,又字季重,号东塘,别号岸塘,自署云亭山人,山东曲阜人。康熙六年(1667年)秀才,以捐纳为国子监生。二十三年授国子监博士,历官户部主事、员外郎

  • 毛诗乐府

    一卷。清梁绳武(生卒年未详)校订。此书题目后题无名氏编,剑叟谱正,次题门人梁绳武校订。其前载小引云:“客有持《毛诗乐府》者,编次一目了然。但作者不知谱,遂觉格于喉而不可歌。因就其义,按谱而填以词,意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