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词语>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刘子

刘子

十卷。又名《新论》、《刘子新论》、《流子》、《德言》等。关于此书的作者,历代众说纷纭,迄今尚无定论。有的认为是梁东莞(属今山东沂水)刘勰撰;有的说是北齐阜城(属今河北冀州)刘昼撰。也有人主张作者是汉刘歆,或梁刘孝标,唐袁孝政,或东晋时人撰,或贞观后人撰等。此书内容丰富,涉及哲学、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各个领域。它“泛论治国修身之要,杂以九流之说”,“明阴阳,通道德,兼儒墨,合名法,苞纵横,纳农植,触类取与,不拘一绪”,“篇中引物连类”,“事多见传记”,所以它保存的材料和反映的思想是很丰富的。书中比较集中地反映了南朝儒生涉取老庄,创造新经学的时代精神。因而,该书对于研究南北朝时期的哲学、政治、经济、文艺等思想,是有一定参考价值的。关于刘子的最早著录,现在见到的是《隋书·经籍志》,其文云:“梁有《刘子》十卷,”并注“亡”。后《旧唐书·经籍志》、《新唐书·艺文志》、《宋史·艺文志》、郑樵《通志》、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晁公武《郡斋读书志》、赵希弁《读书附志》、王应麟《玉海·艺文诸子篇》、马端临《文献通考·经籍考》、宋濂《诸子辨》、《四库全书总目》、孙氏《平津馆鉴藏·书记》、严氏《铁桥漫汇》等官私书目,亦均有著录。明清以来,《刘子》还被多种丛书和类书所收。例如:《道藏》、《二十家子书》、《五家言》、《汉魏丛书》、《诸子奇赏》、《百子全书》、《丛书集成》等等。此外,还有选录部分篇章成书或入他书的,如《云门子》、《石匏子》、《说郛》等等。因此,《刘子》版本繁复,文多歧异。关于《刘子》版本,现存的当以1899年发现的敦煌残卷为最早。据王重民《敦煌古籍叙录》,敦煌鸣沙山第288石窟发现的《刘子》残卷有四种,其中三种已于1908年被法国人伯希和所盗窃,现藏于巴黎国立图书馆;国内尚藏一种,即罗振玉藏敦煌唐写本《刘子残卷》。据罗振玉《刘子校记跋》,此卷原为江阴何氏所藏,后为罗振玉所得。现在下落不明,唯有罗氏校录的《敦煌石室碎金》排印本《刘子残卷》在。在王重民记叙的四种敦煌写本之外,傅增湘又有何穆忞藏唐钞卷子本和刘幼云藏、刘希亮影写唐卷子《刘子》的记载。傅氏在他的两则《刘子》校跋中云:“何穆忞藏唐卷子《刘氏子》二百八行,盖敦煌石室之秘笈也,存者只得全书十之一,然异字佚文乃至不可胜计。闻刘幼云前辈尚有九篇以下数百行,若一旦为延津之合,岂非天地间奇宝乎?昔人动侈千元百宋,视此文何足云云耶!”现存最早的《刘子》刻本,是孙星衍、黄丕烈校跋的《刘子新论》十卷,被称作“小字残宋刻本”。此本有注,题“梁通事舍人刘勰撰,播州录事参军袁孝政注”。卷首有孙星衍手书题记,卷末有黄丕烈手跋。此外,现存比较重要的刻本尚有:崇德书院本(吉府本)、《道藏》本、《子汇》本、程荣刻《汉魏丛书》本、世恩堂本、蒋以化刻本、活字本、《四库全书》本、《百子全书》本等。《刘子》钞本,除前述敦煌写本外,现存的有叶子寅跋,张绍仁题款,黄丕烈、陆拙生校跋的明钞本;龙川精舍钞本;清谨轩蓝格钞本;彭元瑞藏旧钞本;影钞活字本;传钞黄丕烈藏本等。影钞活字本《刘子》十卷,是大字本,有注,共装五册,不署作者姓名,只题“播州录事参军袁孝政注”。卷首有目录二页,卷末录有黄丕烈“已卯季冬”跋云:“有旧刻专本,向为香严书屋物,今以售余者。……”明清刻本多出自《道藏》和《子汇》,史载的五卷本《刘子》,今天能见到的唯有收在《诸子奇赏》中的《刘子·杂篇》,可惜仅二十九篇,未能见其全貌。明史起钦撰的《刘子纂要》,有目无书。清《四库全书》文津阁本《刘子》十卷,源于蒋以化刻本,但与蒋本不全相同,其中有些文字为诸本所无。《刘子》的校注情况,最早的是唐袁孝政。关于袁孝政的生平,除了知其曾任播州录事参军之职外,别无可考。清代学者,尤其是乾嘉学者,在《刘子》校勘工作上所费的功力甚多,成绩也显著。其中突出的有叶子寅、孙星衍、卢文弨、黄丕烈、陆拙生等人。特别是黄丕烈,他一生在校勘《刘子》上付出的心血最多。近人傅增湘、罗振玉、孙楷第、王重民、陈乃乾、杨明照等,也都在《刘子》的校勘、注释等方面进行了大量的工作。

猜你喜欢

  • 四书杂考

    六卷。明薛寀编纂。薛寀生平事迹不详。是书依经次第,不分门类,《大学》一卷,《中庸》一卷,《论语》二卷,《孟子》二卷。所考以礼制为详,只引经典,不加考核。至如江海山水等类,引不胜引。又如“妖孽”引《尚书

  • 白云樵唱集

    四卷。《附录》一卷。明王恭撰。王恭,字安中,闽县(今福建闽侯)人,生卒年不详。王恭自称皆山樵者,为“闽中十子”之一。成祖初,以儒士被荐修《永乐大典》,授翰林院典籍,旋投牒归。著有《白云樵唱集》、《凤台

  • 哭庙纪略

    一卷。清不著撰人名氏。是书所记,与《辛丑纪闻》略同,恐系一书而传抄为二者。《哭庙纪略》有嘉庆二十四年(1819)白鹿山房刊刻《丛刻三种》本,商务印书馆《痛史》铅印本。

  • 周易会通

    ①十四卷。元董真卿(生卒年不详)撰。真卿,字季真,鄱阳(今属江西)人。曾受学于著名经学家胡一桂。该书即本胡一桂的《周易本义附录纂疏》,并广及诸家而成。初名《周易经传集程朱解附录纂注》,从中可看出其体例

  • 糖霜谱

    一卷。宋王灼撰。王灼,字海叔,号颐堂,遂宁(今四川遂宁县)人。生卒年及事迹均不详。绍兴年间曾为幕官。著作除《糖霜谱》外,还有《碧鸡漫志》。《糖霜谱》分为七篇,只有首篇题名为:原委第一,第二篇以下皆无标

  • 扶风班氏遗书

    三种,三卷。民国张鹏一(详见《关陇丛书》)辑。张鹏一认为三辅人材,东汉最盛,而武达文通,萃于一门,父作子述,秀钟女师者,尤以扶风班氏为最,于是辑班氏遗书。三种为后汉班彪《叔皮集》一卷、后汉班固《兰台集

  • 物类相感志

    ①一卷。北宋苏轼撰。苏轼生平事迹详见《东坡易传》。此书主要记述磁石引针、琥珀拾芥、蟹膏投漆漆化为水、皂角入灶突烟煤坠、胡桃烧炭可藏针、酸浆入盂水垢浮等物物相感之事。全书共分总论、身体、衣服、饮食、器用

  • 利川县志

    ①十卷,首一卷,清何蕙馨修,吴江纂。何蕙馨,字仲香,河南息县人,增贡,官利川知县。吴江,字枫桥,本县人,贡生。按利川,向属土司,明以来,先属菱州,后属施州卫,乾隆元年(1736)改利川县,以忠孝、忠路

  • 讷溪奏疏

    一卷。明周怡撰。周怡,字顺之,号讷溪,太平(今属安徽当涂县)人。嘉靖进士,任吏科给事中时对当朝有势力的大臣弹劾不遗余力,多次因此而下狱。隆庆初年再度起用为太常少卿,陈新政五事,因语多刺中贵,忤旨,被外

  • 诚斋诗话

    一卷。宋杨万里(详见《诚斋易传》)撰。是集题曰《诗话》,而论文之语乃多于诗,且记事与议论相杂,并无完整体系。所论诗文,近于江西诗派,谓之“以故为新,夺胎换骨”。论诗言“初学诗者,须学古人好语”;“诗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