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词语>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几何原本

几何原本

欧几里得撰。①六卷,明利玛窦(1552-1610)、徐光启(1562-1633)译。②十五卷,清伟烈亚力(1815-1887)、李善兰(1811-1882)译。①利玛窦,字西泰,意大利耶稣会教士,1572年到1577年在罗马神学院从名师克拉维斯(1537-1612)学习数学,1582年来华传教,同时介绍西方科技知识,主要数学译著(合作)有:《测量法义》、《勾股义》、《几何原本》前六卷、《畴人十篇》、《同文算指》前编、通编、《圆容较义》等。徐光启字子先,号玄扈,上海人。1597年举人,1604年进士,1623年授礼部右侍郎,1632年任文渊阁大学士。未官之前,博览群书,曾从利玛窦学天文推步;通晓历法,主持改历;研究农学,颇多建树,著有《农政全书》等书。1606年由利玛窦口译,徐光启笔受翻译《几何原本》前六卷,据克拉维斯拉丁文本《欧几里得原本15卷》,于1607年刻印出版,后收入《四库全书》。《几何原本》乃西学之源,为古希腊人欧几里得撰写十三卷,后二卷为后人续增,《几何原本》数百年来为各国数学教育据本。前六卷专论平面几何,卷一论三角形,卷二论线,卷三论圆、卷四为圆内外形,卷五卷六为比例。每卷有界说、公理和题设,前六卷共设一百八十二题,每题有法,有解、有论、有系。“其于三角、方、圆、边、线、面积、体积比例变化相生之义,无不曲折尽显,纤微毕露。”(《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徐光启自序云:“几何原本者,度数之宗,所以穷方圆平直之情,尽规矩准绳之用也。”该译本文字通俗,译名恰当,徐光启精心研究以求合原书之意,很少有误,许多译名沿用至今,并传播到日、韩等国。《几何原本》刊行后,以其严谨的逻辑演绎体系,一改中算恪守的《九章算术》之方式,与《同文算指》共成为研习数学知识、掌握西方历法的必读书。在学习西方逻辑推理方法,研讨《几何原本》过程中,明清中算家纷纷著书,揣摩西学几何要旨。主要著述有方中通《几何约》(1661),李子金《几何易简录》(1679),杜知耕《几何论约》,梅文鼎《几何通解》等,对明清中算发展多有影响。《几何原本》前六卷版本有1607年北京初刻版;1611年三校本于北京复刻出版;清同治四年(1858)李善兰于金陵合刻成十五卷本;李之藻收其入《天学初函》本,1899年刘铎编《古今算学丛书》收入,上海算学书局石印本,现存北京图书馆、北大图书馆、浙江图书馆等多处。②《几何原本十五卷》。伟烈亚力是英国传教士,1847年来华传教。他懂汉语,1853年著《数学启蒙》二卷(中文),同时经营英人麦都恩博士所设墨海书馆。李善兰(详见《方圆阐幽》)于1852年到上海,即与伟烈亚力合作完成了利徐未竞事业,共译《几何原本》后九卷,前后费时四年于1856年卒业,1857年刊刻出版。后九卷自英文本译出,伟氏撰序云:“购之故乡始得是本,乃希腊文翻我国语言。我国近未重刊,此为旧版”。英文本“校勘未精,语讹字误,毫厘千里所失匪轻。……(李)君固精于数学,于几何之术心领神悟,能言其故。于是相与翻译,余口之,君笔之,删芜正讹,反复详审使其无有疵病则君之力为多。”第七八九卷论数(属数论知识),第十卷论无比例的几何,第十一至十五卷为立体几何。伟、李《几何原本》版本有咸丰七年(1857)韩应陛刊本;1865年金陵书局十五卷本,现藏北京图书馆;1882年江宁藩署十五卷本,现藏故宫博物院;《古今算学丛书》影印金陵书局本;积山书局石印本,现藏北京图书馆。

猜你喜欢

  • 嘉定四先生集

    八种,八十七卷。明谢三宾编。谢三宾字象三,浙江宁波人。生卒年不详。丛书为明崇祯年间,谢三宾做嘉定县令时所刻,收四人著作八种:唐时升《三易集》二十卷、娄坚《学古绪言》二十五卷、《吴歈小草》十卷、李流芳《

  • 清太宗圣训底稿残本

    十六册。不著撰人名氏。太宗圣训创修于顺治,重修于康熙十年至二十六年修成,但未刊行。至乾隆四年始诏刊行,该底稿残卷十六册,其标题亦与刻本不同,如宥过、戒饬、明罚、武功、尊儒、明决、恩泽、圣德、约信、定制

  • 小儿药证直诀

    ① 见《钱氏小儿药证直诀》。②见《保赤汇编》。

  • 十三经注疏正字

    八十一卷。题为清沈廷芳(生卒年不详)撰。廷芳字椒园,一字畹叔,仁和(今浙江杭州市)人。乾隆元年由监生召试博学鸿词,授翰林院编修,官至山东按察使。此书实为与廷芳同时的浦镗撰而由廷芳刊行的。镗(生卒年不详

  • 金史纪事本末

    五十二卷。清李有棠(生平事迹详见《辽史纪事本末》)撰。此书和《辽史纪事本末》是姊妹篇。分正文和考异两部分,正文载取《金史》重大政治、军事事件,记述其始末;考异以小注的形式,勾稽群书,考其异同,以便观览

  • 美人书

    见《女才子书》。

  • 寸阴丛录

    四卷。清姚莹(详见《识小录》)撰。是编乃姚氏罢官流放蓬州时,读书偶有所得,随笔抄录之作。共九十二条。各条多引一书证另一书所记之伪,间或发表评论,陈述自己观点,每叙一事都务求详赅,品评津津乐道,概因其罢

  • 庭训格言

    一卷。清爱新觉罗·胤祯(见《御纂孝经集注》)撰。该书为胤祯追述清圣祖之语亲录编成。凡246则,皆为《清实录》和《圣谕广训》所未载者。系宫闱问视之暇,圣祖对胤祯谕示教训之语。该书有津河广仁堂刻本、《四库

  • 抱犊山房集

    六卷。清嵇永仁(1637-1676)撰。嵇永仁,字留山,号抱犊山农,江苏无锡人。康熙初,为福建总督范承谟幕客。康熙十三年(1674)耿精忠在福建起兵响应吴三桂反清,执范承谟,并胁嵇永仁降,稽永仁不从,

  • 尺牍隽言

    十二卷。明陈臣忠(约1619前后在世)编。陈臣忠字景周,福建莆田人。生卒年不详。万历三十二年(1604)进士,官至南京刑部郎中。此书摘录古人书牍,自周、秦迄于宋、元。有所点评,并以朱墨版刊行。《四库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