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词语>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兴宁县志

兴宁县志

十卷。清施念曾纂修。施念曾字蘖斋,宣城人,拔贡生,雍正十二年(1734)任知县。旧志始修于明成化间,至崇祯间三度重修,其书久佚,清康熙间复修,今也不可得见,至乾隆四年(1739)二月县志已残缺五十余年。县令施念曾集邑绅开局纂辑,亲自发凡起例,参考前志,历时四月志告竣,亲自厘正,芟繁润略,剞劂于是年。《兴宁县志》乾隆四年(1739)刻本。全书共十卷,为疆舆志、建置志、赋役志、学校志、职官志、选举志、人物志、风土志、事物志、艺文志。每卷之首有弁言,每卷之末有卮言,已分十门,又分十章。此志收录各县令如明代祝允明文采,刘熙祚节烈,及县著名人士宋代罗孟郊,明代王天与等。全编记述尚称详明,文笔清雅,唯议论过多。

①六卷。清张伟修,孙铤、傅先正等纂。张伟,惯县人,曾任兴宁县知县。孙铤,新化人,教谕。傅先正,湘阳人,训导。按兴宁县志,创自明嘉靖年间。其后万历陈元旦、天启王廷玑两续。然皆散失。清康熙年间曾两修,乾隆二十四年(1759)知县罗绅再修。兹编则续罗志而作。《兴宁县志》道光元年(1821)刻本。此志于地域之广轮,山川之经界,无一及之,颇为不妥。其以文庙乐舞诸图并列卷首,不免芜杂。而学校门复有文庙陈设礼仪之记载,亦嫌重复。艺文之首记明清两朝诰敕,继录本邑之文移公牍告示,连篇累帙,极为陋劣。综观全书,言词浅鄙,排列混乱,实为简陋之作。② 十八卷,首一卷,末一卷。清郭树馨等修,黄元榜等纂。郭树馨字桂山,山西宁乡人,举人,同治五年(1866)任兴宁县知县。黄元榜,邑人,恩贡。《兴宁县志》光绪元年刻本。为十八卷,首一卷,末一卷。首新旧序、列名、凡例、皇言。分为:卷一,星野志。卷二,沿革志。卷三,疆域志。卷四,建置志。卷五,风土志。卷六,赋役志。卷七至卷八,学校志。卷九,典礼志。卷十,武备志。卷十一,秩官志。卷十二,选举志。卷十三,人物志。卷十四至卷十七,艺文志。卷十八,杂记志。末为传旧。此志以旧志人物之不分类别,遵通志体,厘为乡贤等九目。列女之标题不合,则仿《宜章志》先书主名次及其夫之例而记载之,所正旧志之失,诚为允当。惟艺文首列地方公牍,未免杂芜不伦。旧志以古迹、仙佛、寺观等统于杂记,本属讹谬,不但未予纠正,反以寇警等补入,则实为失当。传旧一篇,仅略载明清邑人著述书目,寥寥无几。

猜你喜欢

  • 仪礼经传通解

    三十七卷,附《仪礼经传通解续》二十九卷。宋朱熹(1130-1200)撰。熹字元晦,一字仲晦、号晦庵,晚号晦翁,别号紫阳。徽州婺源(今属江西)人。侨居建阳(今属福建)考亭。绍兴进士,任泉州同安县主簿。淳

  • 周易李氏音

    一卷。辑佚书,晋李轨撰,清马国翰辑,载于《玉函山房辑佚书》中。李轨字宏范(唐释玄《一切经音义》引作李洪范),江夏(今湖北云梦县)人,官至东晋祠部郎中。其事不见于《晋书》,陆德明《经典释文叙录》有载。《

  • 群书摘草

    五卷。明王国宾(生卒年不详)编。王国宾,号养默,武进(今江苏省武进县)人。明万历二年(1574年)进士。其作此书时,方监榷杭州北新关,未详其终于何官。此书仿庾仲容的《子沙》、马总的《意林》的体例,摘取

  • 庄子集释

    一卷。清郭庆藩(详见《说文经字正义》)撰。前人注解《庄子》者,多达数十家,各家注本各有所长,各有所短。郭庆藩作《庄子集释》,博采诸家之长。于正文之下,先引郭象注,次引成玄英疏,再用陆德明音义。而他自己

  • 说文解字校录

    十五卷。清钮树玉撰。参见《段氏说文注订》。是书旨在校正“大徐本”之失以恢复许书的原貌。钮氏自序曰:“盖《说文》自经李少温(即李阳冰)刊定,辄有改易。自宋以来,艺林奉为圭臬,唯大徐定本。今流传最广者,乃

  • 蓬莱阁诗录

    四卷。清陈克家(?-1860)撰。陈克家字梁叔,陈鹤之孙,元和(今江苏吴县)人。道光二十四年(1844)举人,官内阁中书。后入提都张国梁幕,殉难,诏赠知府衔。陈克家诗学黄庭坚,为姚莹所重。此编四卷。收

  • 欧陂余话

    见《殴陂渔话》。

  • 南畇文集

    十二卷。清彭定求(1570-1645)撰。彭定求,字勤止,又字南畇。长洲(今江苏苏州)人。康熙二十五年(1686)擢一甲一名进士,授修撰,历官侍讲,值父卒,遂不复出。彭定求幼承家学,又曾师事汤斌,师承

  • 读说文玉篇日记

    一卷。清费廷璜(生卒年不详)撰。廷璜字玉如,长洲(今江苏苏州市)人。肄业于学古堂,是篇为学古堂之日课。是篇以《玉篇》比较《说文》,故名如此。《说文》问世于东汉以后,中历魏晋隋唐,为妄人俗手所改窜甚多,

  • 仪礼章句

    十七卷。清吴廷华(1682-1755)撰。廷华字中林,号东壁,初名兰芳,浙江钱塘人。康熙五十三年(1714)举人,由中书舍人历官福建海防同治。乾隆初年被举荐修编《三礼》。杭世骏《榕城诗话》称廷华去官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