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词语>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六艺论

六艺论

①一卷。汉郑玄(见《周易注》)撰。清孔广林(生卒年月待考)辑。广林字丛伯,山东曲阜人,清代经学家,孔继汾之子,孔广森(1752-1786)之弟,孔子六十八代孙。著作有《尚书大传注》四卷。《周官臆测》六卷。《叙录》一卷,《仪礼臆测》十七卷,《仪礼士冠礼笺》一卷,《明堂亿》一卷,《禘祫觿解篇》一卷,《孔丛伯遗书八种》。孔辑凡《总论》三条,《易》十三条,《书》三条,《诗》八条。《礼》十条,《春秋》五条,《孝经》一条。《易论》中引“大昊帝包牺氏”、“宓牺氏为网罟”、“炎帝神农氏”、“神农氏木为耒耜”、“轩辕皇姓公孙”、“黄帝佐官有七人”、轩皇有景云之瑞”七条,俱见《辨正论·三教治道篇注》,不似郑玄《六艺论》原文,其他辑本俱无。《春秋论》《孝经论》应都有“玄又为之注”一语。孔本缺。余同其他辑本。版本有乾隆间《通德遗书所见录》本,又有清抄本。见北京大学图书馆藏李盛铎木犀轩所藏孔广林辑《郑学十八种》。② 一卷。汉郑玄(见《周易注》)撰,清陈鳣(1753-1817)辑。陈鳣字仲鱼,号简庄,一号河庄,清浙江海宁(今浙江省北部)人,清代经学家。嘉庆举人,从钱大昕,翁方纲、段玉裁游。“精校勘之学”(《清史稿·文苑传一》)。性喜聚书,尤好购藏宋、元刻本及当世罕见之本。晚年营果园于紫微山麓,建向山阁,藏书十万卷,次第校勘,凡古本之为后人妄改窜乱者,必审考其原来,钩深索隐,一一勘正,各系以跋,以疏其异同。其考证群经版本尤为精审。手自抄撮,得十九篇,署名《经籍跋文》。又著有《续唐书》七十卷,《论语古训》、《石经说》、《恒言广证》诸书。陈鳣从《毛诗谱》、《经典释文》、《路史》、《辨正论》、《唐会要》、《北堂书钞》、《艺文类聚》、《困学纪闻》诸书及群经注疏,辑得《六艺论》四十六条。卷首有陈鳣《自序》,辨唐徐彦《公羊疏》言郑玄先作《六艺论》后注书之非。唐孔颖达称《六艺论》有方叔机注,未详何人,陈鳣从《礼记正义》中引其一条,甚为可珍。版本有乾隆四十九年裕德堂刊本,《涉闻梓旧》丛书本,《丛书集成初编》本。③ 一卷。汉郑玄(见《周易注》)撰,清黄奭(见《驳五经异义》)辑。黄奭辑本凡《易论》十三条,《书论》三条,《诗论》八条,《礼论》六条,《春秋论》三条,《孝经论》二条。所采除诸经义疏,另有《经典释文》、《路史》、《世说新语》、《辨正论》、《山堂考索》、《瑞桂堂暇录》、《事物纪原》诸书。黄奭可能未见陈鳣辑本,故所采诸书不尽相同。以校陈本,黄本舛误之处尚多。如“易者,阴阳之象”条,黄本多出“人皇即遂皇也”六字,此乃解释原文“人皇”二字,非原文也。又“遂皇之后”条,引“伏牺始作十二言之教”,“二”字系衍文,陈本无。如此之类颇多。唯“《易系辞》云”、“礼其初起”两条,为陈本缺收。又陈本分数条者。黄本往往合为一条,所以黄本条数虽少,而文字实繁于陈本。有《通德堂经解》本,《黄氏逸书考》本。④ 一卷。汉郑玄(见《周易注》)撰,清马国翰(见《五经通义》)辑。马辑本卷首有《叙录》,不标总论、经别。其中《总论》二条,《易论》三条,《书论》二条,《诗论》七条,《礼论》六条,《春秋论》三条,《孝经论》二条。《诗论》中“泛历枢云午亥之际”一条,出自《毛诗正义》,“文王创业”一条,出自《路史注》。《礼论》中“汉兴始于鲁淹中得古《礼》”一条,见《汉书·艺文志》,又“《儒林传》云”之十字,其他辑本无。马氏辑此书,大概未能参证其他辑本,故诸辑本有者,马辑本多缺之。此马氏粗疏之处。有《玉函山房辑佚书》本。⑤ 一卷。汉郑玄(见《周易注》)撰,清袁钧(生卒年待考)辑。袁钧字秉国,一字陶轩,号西庐,浙江鄞县人,清代经学家。乾隆拔贡,嘉庆初举孝廉方正,后主讲稽山书院。幼孤,颖悟绝人,工诗古文辞,治经主郑玄一家之言。著作有《郑氏佚书》、《四明文献征》、《近体乐府》等。袁钧辑本计《总论》三条,《易》五条,《书》三条,《诗》八条,《礼》七条,《春秋》六条,《孝经》一条。文字与他本稍有出入。如“玄于《春秋》《孝经》”,袁本皆云“玄又为之注”。《易论》“易者阴阳之象”一条,末有“人皇即遂皇也”六字,非原文。“遂皇之后”条中“一百八十七代”六字,宜删。《诗论》引“周诗是孔子所录,商颂则篇数先定”一语,见《诗谱序疏》,他辑本无。各条下校订疑义,标曰“考证”,亦为其他辑本所无。版本有清光绪刊《郑氏佚书》本。

猜你喜欢

  • 琅嬛史唾

    十六卷。明徐象梅(约1596年前后在世)撰。徐象梅,字仲和,钱唐人。生平及生卒年均不详。著有《两浙名贤录》五十四卷等。《瑯嬛史唾》是择拾史传及稗官事语、分类记叙的一部书。其体例仿《世说新语》,又别创一

  • 张伎陵集

    七卷。明张凤翔(1472-1501)撰。张凤翔,字光世,号伎陵(一作伎陵子),洵阳(今陕西旬阳县)人。明弘治十二年(1498)进士,官户部主事。著名《张伎陵集》。是编系凤翔诗文集。凡七卷。前六卷为诗,

  • 女教书

    四卷。元许熙载(生卒年不详)撰。许熙载字献臣,彰德相州(今河南安阳)人。中书参知政事许有壬之父,其余生平事迹不详。此书主要集录经书及古代儒学大师有关于女教之言论而成,全书共分内训、婚礼、妇道、母仪、孝

  • 东汉文纪

    三十二卷。明梅鼎祚(1549-1615)编。生平见《才鬼记》。梅鼎祚仿冯惟讷《古诗纪》之意,辑陈、隋以前之文编为《文纪》,此为其一。他的《西汉文纪》,根据《史记》、《汉书》,多为典确。此编虽亦以正史为

  • 金石遗文录

    十卷。清陈奕禧撰。陈奕禧(1648-1709),字六谦,号香泉,海宁(今属浙江省)人。由贡生官至南安府(今属江西省)知府。陈奕禧长于书法。他就其所得金石,采录其文,编辑成书。王士祯称陈奕禧收藏秦汉唐宋

  • 绥寇纪略补遗

    三卷。清吴伟业撰。吴伟业,见《绥寇纪略》条。其书于康熙十三年初刻成书(时称邹氏本,即为明逸民邹式金刊刻)时,仅存十二卷。嘉庆九年(1804年),张海鹏从萧子山处,获得吴伟业所遗手稿三卷,大喜过望,认为

  • 毛诗发微

    三十卷。明宋景云撰。景云字祥祯,博兴(今属山东省)人。生卒年不详。万历进士,官至监察御史,巡按湖广。其说诗以朱子集传为主,亦间采毛传及他说以参之。为例有三:标正字者,衍集传;标附字者,采他说;标考字者

  • 东皋录

    三卷。明释妙声撰。释妙声,字九皋,江苏吴县人,生卒年不详。元末居景德寺,后居常熟慧曰寺,又主平江北禅寺。洪武三年(1370),与释万金同被召,总领全国佛事。所作诗文,辑为《东皋集》三卷。洪武十七年(1

  • 产育保庆集方

    见《产育宝庆集》。

  • 书史

    一卷。宋米芾撰。米芾生平详见《画史》。《书史》辑录前人书法真迹,皆以作者米氏之“平生目历”为据,始于西晋,迄于五代,凡此间书法名迹及印章跋尾,纸绢褙裱等,俱详记细载。辨叙其流传之渊源,考证其真伪,是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