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词语>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偃师县志

偃师县志

三十卷,首一卷,清汤毓倬修,孙星衍。武亿纂。汤毓倬,直隶南皮(今河北南皮)人,清代著名经济学家。乾隆五十年(1785)任本县知县。孙星衍详见《松江府志》,武亿(1745-1799),字虚谷,一字小石,旧字老统,号半石山人,河南偃师人。二十岁考取童子试第一名,二十五岁考取举人第六名,乾隆四十五年(1780)进士,五十六年(1791)任山东青州博山县知县。为官七个月,得罪权臣大学士和坤,罢官撤职,返乡归里。嘉庆元年(1796)在河南讲学。乾隆二十六年(1761)洛水暴涨,冲坏县署,原志板片漂失无存,汤毓倬来任即以纂修县志为急务,请于知府,得到支持。初是孙星衍执笔,后孙捷入翰林,从京城将所修地理、山川、陵庙稿寄回,知县又请张紫岘开局,编纂成此志,其中金石部分由武亿负责。乾隆五十四(1789)刻印。全书三十卷首一卷。书前有知府序,目为:圣制、疆域道里表(卷首),地理志、山川志、陵庙记、风土记、学校志、祀典志、赋役志、帝纪考、职官表、宦传、选举表、名臣传、儒林传、忠节传、政绩传、文苑传、孝义传、隐逸传、流寓传、列女传、仙释传、方伎传、艺文志、金石录、祥异志、大事记、逸事记。综观全书,详稽经典,纲举目张,次序井然。山川志,采摭《水经注》、《疆域志》、《太平寰宇记》等书,于旧志内容录其前,考证在其后,补其缺,订其谬,既留旧志精华,又补其不足。此书是现存偃师县志中卷帙最多,资料最丰富,质量最高的一部志书。除原刊本外,另有民国二十八年(1939)补刻本流行。

猜你喜欢

  • 经传小记续

    一卷。清刘宝楠撰。刘氏有《经传小记》三卷,此卷乃系后续。凡《诗》一条,《周礼》一条,《仪礼》六条,《礼记》二十条,《尔雅》十六条,《大戴礼》七条,此外则《韩诗外传》、《说苑》、《新序》各数条。纠订讹误

  • 产育宝庆方

    见《产育宝庆集》。

  • 和杜律

    一卷。明郁文博(约1454年前后在世)撰。文博,以字行。上海人。生卒年不详。景泰五年(1454)进士。授御史,历湖广副使。直言敢谏。此编为文博任湖广副使时所作。追和杜少陵律诗一百五十一首,故以《和杜律

  • 吴郡志

    五十卷。宋范成大纂,宋绍熙三年(1192)修,绍定二年(1228)续修、刻本。范成大(1126-1193),字致能,号石湖居士,南宋平江府(今江苏苏州)人。绍兴二十四年(1154)进士。历任著作佐郎、

  • 诗纬搜遗

    不分卷。廖平撰。廖平事迹见前条。《诗纬搜遗》乃廖氏诗说之一。廖氏治经,师从今文家说,于诗则主张“齐诗”。其学多变,自光绪三十二年丙午(1906)之后,为学多囿于“天人之说”,因此而治《诗纬》。《诗纬搜

  • 政典汇编

    八卷。清王芝藻(生卒年不详)撰。王芝藻著有《大易疏义》。此书以“六曹”统天下之事。自周官开始,后世有的沿袭,有的变革,总的都不超出这个范围。取材大抵源于《通典》、《通考》二书。而元明之事则多采自王圻《

  • 仪礼补逸

    九卷。元汪克宽(1304-1372)撰。汪克宽字德辅、德一、促裕,号环谷。安徽祁门人。少承家学,后从师于吴仲迁。中泰定乡试,会试以答策切直被黜,遂弃科举。汪克宽致力于经学研究,授徒于宣州,学者称怀谷先

  • 祐山文集

    十卷。明冯汝弼(约1545前后在世)撰。冯汝弼,字惟良,平湖(今浙江平湖县)人。生卒年不详。嘉靖十一年(1532)进士,官工科给事中,知大仓洲。著有《祐山杂记》(已著录)。是集为汝弼文集。凡十卷。所录

  • 外科医宗

    四卷。明陈实功(1555-1636)撰。陈实功,字毓仁,号若虚,崇川(今江苏省南通市)人。以长于外科而著医名。此书成于明万历四十五年(1617),反映了作者行医数十年所积累的经验。卷一为痈疽门,卷二为

  • 剑策

    二十七卷。明代钱希言撰。钱希言,字简栖,生卒年不详,吴县(今江苏吴县)人。钱氏博览好学,知识渊博,恃才负气,十分傲慢,不肯屈居人下,人们一听说他来到,争相躲避之,结果穷困潦倒而死。其著作除《剑策》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