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词语>历史百科>四库百科>保宁府志

保宁府志

①十四卷,明杨思震纂修。杨思震,明安岳教谕。其所纂除《保宁府志》外,另有《安岳志》若干卷。保宁府旧有志,然十分粗略,谬误亦多。杨思震以旧志为底本,适当删削,另广搜博采,增补史实,重新纂成兹编。《保宁府志》明嘉靖二十二年(1543)刻本,共十四卷。首冠任维贤序,次总图,次郡图,次州县图。正文分为:卷一至卷二,舆地纪。卷三至卷四,建置纪。卷五,食货纪。卷六,名胜纪。卷七,宦迹纪。卷八,名宦纪。卷九至卷十,人物纪。卷十一至卷十四,文艺纪。此志叙述简括,词亦典雅,纸墨尤其精湛悦目。山川名胜,凡今题咏,循《吴郡志》例,依类附于其下。而文艺则别立一门,十分允当。② 六十二卷,清黎学锦、徐双桂修,史观纂。黎学锦,字云屏,龙阳人,曾任川北道台。在位十余年,于课治余闾,出廉俸建学宫,修书院,筑河堤,为民谋利。徐双桂,汉军旗,曾任保宁府知府。史观,字梅裳,山东济宁州人,拔贡。《保宁府志》道光元年(1821)刻本,此志仿照新旧通志,分门别类,与他府志不殊。其兵制一目记载历代官军与各种反政府军之战斗过程,有参考价值。此志凡例称保宁旧无志,其实不然。明嘉靖年间杨思震曾修《保宁府志》十四卷,蜀地经兵乱,该书流传异地,而绝迹于本府。故黎云屏修此志时未见,误断为本府前无旧志。尚有道光二十三年(1843)补刻本。

猜你喜欢

  • 续金石录

    不分卷。清叶万撰。叶万,字石君,常熟(今江苏常熟)人。卷首载有汪士鋐、何焯、顾有典同校名氏。本书著录金石文字,采用洪适《隶释》之体例,多载全文,并注缺字之数、行列之式。其所载古碑,较《金薤琳琅》诸书,

  • 禹贡要注

    一卷。原本题明郑澹泉先生编注,海宁祝逢源校。澹泉为明郑晓的别号,郑晓字窒甫,浙江海盐人,嘉靖二年进士,官至刑部尚书,卒后,于隆庆初年赠太子少保,谥端简。主要著作有《尚书考》、《禹贡说》、《禹贡图说》等

  • 李元宾文编

    三卷。《外编》二卷。唐李观(766-794)撰。李观,字元宾,陇西(今属甘肃)人。李华之从子。贞元八年(792)登进士第,与韩愈、李绛、欧阳詹、王涯、冯宿等同榜,时称“龙虎榜”。九年(793)又登博学

  • 遍地金

    四卷。即《五色石》的前四卷。内容见《五色石》。本衙藏板本,藏大连图书馆。

  • 道德经编注

    二卷。清胡与高(生卒年不详)撰。胡与高,字岱瞻,黟县(今安徽)人。雍正癸卯(1723年)举人,撰有《道德经编注》。合其弟与宗附言又称《道德经编注附解》。《道德经》传至清代,不知几易其容,久失原貌。胡与

  • 南省公余录

    八卷。清梁章钜撰。梁章钜(1775-849),字闳中,一字茝林,晚号退庵,福建长乐人。嘉庆进士,道光时官至署理两江总督。本书是他任礼部员外郎(道光元年至二年,即1821-1822)以后所作。按梁章钜的

  • 金石索

    十二卷。冯云鹏撰。冯云鹏,字海宴,通州(今江苏南通)人。此书系冯云鹏与其弟冯云鵷二人同辑,是一部综合性的古器物图谱。书成于清嘉庆末年。从乾隆时起,由于金石学盛行,有人把铜器和石刻或其他器物汇合在一书中

  • 佩韦斋辑闻

    四卷。宋末元初俞德邻(生卒年不详)撰。俞德邻字宗大,号大迂山人,又作太玉山人,温州永嘉(今浙江温州)人,徙居京口(今江苏镇江)。咸淳九年(1273)进士及第。宋亡不仕,隐居以终。隐居期间,遍读经史百家

  • 云自在龛丛书

    五集,十九种,一百一十三卷。清缪荃孙(1844-1916)编。缪荃孙字艺风,江苏江阴人。他精于鉴别,曾刊刻丛书多种,如《对雨楼丛书》、《烟画东堂小品》、《藕香零拾》和《云自在龛丛书》。此丛书汇辑古今著

  • 包公案

    见《龙图公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