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词语>历史百科>四库百科>仪礼学

仪礼学

一卷。清王聘珍(详见《周礼学》)撰。是书首先说高堂生传礼十七篇为今文,《艺文志》礼古经者出于鲁淹中及孔氏学十七篇,文相似,但多出三十九篇,为古文。其次为解士冠礼,布席于门中西之阈外西面,至解聘礼既致饔,总共三十余则。按:皆注重形声训诂,如解闑曰引《郑注考工记》,执当为弋,玄谓执古文臬假借字。《尔雅》曰“在墙者谓文杙”。胡氏《正义》也对其加以引用,与是书相合。如筮人抽上解,胡氏《正义》引后汉南匈奴传丸,是书也引用之。《乡饮酒礼》乃合乐葛覃解,认为“覃”字应当依照《释文》写作“蕈”,而胡氏《正义》没有引用《诗经释文》,似乎不如是书之精(胡氏只引《仪礼释文》)。乡射礼解,认为郑贾都是假《周礼》而言,其实《周礼》是天子之乡与州,其乡大夫是卿,其州长是中大夫,若仪礼是诸侯之州,射礼诸侯之州长是士,此篇经文及以大夫射礼与士射礼参互言之。按:西周强盛时期,天子之州与诸侯之州其长品秧自然不同。若春秋末期,天子之地还不如诸侯大国之地,就以周鲁之地而论,周之地并不能远远超过鲁国,而当时诸侯大夫行礼僭逾者不可尽举。王氏之说,未免过分拘束。及主人朝服速宾,宾朝服,注今郡国行此乡射礼皮弁服解,引《续汉书礼仪志》,永平二年皇上开始率领群臣在辟雍行大射之礼。袁山松说,天子皮弁素积,舆服志大射礼于辟雍执事者冠皮弁是。汉时大射乡射都是皮弁服,以证郑注,的确很有根据。乃合乐解引韦玄,成乡人本来无乐,因而在岁时合乐以同,其意为诸侯自有乐,因此不再合乐。也很有独特见解,可以补充注疏之漏阙。寡君有不腆之酒解,认为腆、殄、典三字古义通用,可与《说文》相互参证。王氏研究训诂,功夫极深,因此,其解说大多比较恰当,确实为郑贾之功人。此书有《续皇清经解》本。

猜你喜欢

  • 中国政俗考略

    一卷。美国佑尼干(1857——1920)撰,美国林乐知(详见《中国关系论》)、吴江任保罗(廷旭)同译。佑尼干,美国领事官,律师。1885年任驻日本神户总领事;1893年被派为驻上海总领事,直到1897

  • 二程学案

    二卷。清黄宗羲(1610-1695)撰。黄宗羲(见《宋元学案》)。此书一卷专门辑录二程(程颐、程颢)的语录,另一卷辑录前人对二程学说的评论,后由作者之子黄百家在每条目之下加上评论之语续写而成。作者虽然

  • 眼科龙木论

    十卷。旧题葆光道人秘传。葆光道人事迹不详。关于此书作者,有人认为系宋元人,亦有人认为明万历人。此书又名《秘传眼科龙木总论》、《秘传眼科龙木集》、《秘传眼科龙木论》等。另有同名书四卷,约隋唐人撰,原书已

  • 仪真县志

    二十二卷。清陆师纂修。陆师,字麟度,浙江归安(今浙江吴兴县)人。康熙四十年进士,授知河南新安县,五十六年补知仪征县,后迁至广西道御使,六十一年卒。著有《巢云书屋》、《采碧山堂》、《玉屏山樵》等集。陆氏

  • 经学博采录

    十二卷。清桂文灿纂。这本书的卷首有桂文灿的自序,称生长于南海,壮游京师,在其学习、教书、闲谈、请教通儒的过程中,偶有心得,随手录下。因感一介穷儒,无力将诸家学者和议论做一个系统的总结,只好将随手记得之

  • 论语述注

    十六卷。清王景贤撰。景贤字子希,闽县(今福建福州)人。此书是述注《朱子集注》。程伊川曾称,十七八岁时读《论语》已通晓文义,读之愈久,愈觉意味深长。朱子也谦称《集注》“如秤上称来不高不低”。景贤即本此意

  • 真志堂诗集

    五卷。清仝轨撰。仝轨字本同,清郏(今河南郏县)人,生卒年不详。康熙举人。天资聪颖,学识渊博,对诗文功力尤深。晚年精研洛闽之学,从学者日增,称谓平山先生。著有《真志堂诗集》。此集凡五卷,卷一为五言古诗八

  • 修竹编

    一卷。明葛一龙(1566-1640?)撰。一龙,字震甫,江苏吴县人。官云南布政司理间,于崇祯庚辰(1640年)卒于家。一龙以诗闻名吴中,曾著有《尺木斋诗选》、《新诗索解》、《滇茶百韵》、《鹧鸪集》诸书

  • 调象庵稿

    四十卷。明邹迪光撰。迪光字彦吉,江苏无锡人,万历进士,官至湖广提学副使。(生平详见《郁仪楼集》条)。是集前有万历三十三年(1608)自序,称:“自《郁仪楼集》出后,更四载而得诗千七十六首,文一百十九首

  • 东易问

    八卷。清魏枢撰。魏枢字又弼,一字慎斋,承德人。雍正八年(1730)进士,官任永平府教授。乾隆元年(1736)荐举博学鸿词,未及试而卒。此书采用王弼本,将朱子的《本义》列于前,而将魏枢自己的意见附于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