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词语>历史百科>四库百科>交城县志

交城县志

①十八卷,首一卷。清洪璟纂修。洪璟字昆霞,安徽歙县人。出身拔贡,历任教习。康熙四十五年(1706)任交城知县。交县山多水少,人民瘠苦。自清初兵乱。以后,田地荒殖,民不聊生。洪璟为知县,颇能廉明仁爱,教育有方,兴利除弊,不遗余力。其在任时,关心水利。重修瓦窑河的堤坝,长八十余丈,宽二丈。中间为石灰石,极为坚固。每逢夏雨时,瓦窑河不再决堤,冲坏城垣了。同时,重视教育,清出前任留存的学田,分毫不差。还增广卢川书院,添设波草堂等,政绩颇显。交城县志创自明万历十六年知县张文璧,成于万历二十三年知县周璧。康熙八年知县赵吉士续修之,全书八纲六十二目,此编在旧志基础上,删芜补缺,遂成志书。《交城县志》康熙四十八年(1669)刻本。全书十八卷首一卷,分十六类,为卷一星野,卷二舆图,卷三山水,卷四建置沿革,卷五公署,卷六学宫,卷七祠祀,卷八贡赋,卷九风俗,卷十古迹,卷十一陵墓,卷十二官政,卷十三选举,卷十四人物,卷十五至卷十八艺文。交邑本为山区,河流甚少,该志书记载山十分详细。如少阳山下注云:在县西北七十里,《山海经》云,少阳之山,酸水出焉。今水微酸,流合文谷水,其不仅能引证古籍,而且能互相补证,十分难得。②十卷,首一卷。清夏肇庸修,许惺南纂。夏肇庸字京珊,四川射洪县人。进士出身,补用同知直隶州山西解州平陆县知县。光绪六年(1880),调署交城县知县。许惺南浙江副贡。《交城县志》自康熙洪璟续修后,又一百七十八年未有续修,夏肇庸任知县后,开始续修县志,聘许惺南主其事,光绪八年(1882)二月,始开局采访,夏肇庸自序云:“凡夫陵谷变迁,廨祠成毁,官政沿革,俗尚醇漓,以及灾祲后丁口之盈虚,积储之消长,志皆从实,书不厌详。”历六月书稿成,遂付梓。《交城县志》光绪八年(1882)刻本。全书十卷首一卷,八门,分为:卷一天文门:星野,祥异;卷二舆地门:图考,山川,渠堰,古迹;卷三建置门:沿革附里甲、疆域、城乡、堡寨、桥梁附,公廨附仓库、监狱;卷四官政门:文武职官,兵制军实;卷五礼制门:学宫附经籍书院,祠祀附寺观;卷六赋役门:田赋附户口仓储,风俗附物产;卷七选举门:文武科第;卷八人物门:列传,忠烈,孝子悌弟,节孝烈妇,急公好义,学博行修,闺门庸德,熙朝人端,仙释;卷九至卷十艺文门:文,历代文,国朝文,诗,古体,近体。卷首有新序,旧序,题名,凡例和总目。此志记载资料丰富翔实,唯一不足是卷八人物志的分类,把仙释纳入人物类,显得较为混乱。

猜你喜欢

  • 玉岑山慧因寺志

    十二卷。清李翥编辑。慧因寺,为东南大刹,创建于后唐天成二年(927),吴越王钱镠时,马鸣之教,流入东土。第五传至晋水,疏释华严经义。高丽国王子僧义天,慕名前来乞为弟子,晋水示寂。高丽国进贡二座金塔。时

  • 望湖亭传奇

    二卷。明沈自晋(1583-1665)撰。自晋字长康,一字伯明,号鞠通生。江苏吴江(今属江苏)人,明末清初戏曲作家。工曲律,著有传奇《望湖亭》、《翠亭山》、《耆英会》和散曲集《鞠通乐府》,并将沈璟撰《南

  • 普陀山

    二十卷。清秦耀曾撰。秦耀曾,字远亭,江苏江宁(今南京)人。普陀山,元盛熙明曾考之。明侯继高乃为志。清康熙三十七年(1698),普济、法雨两寺,请人纂辑志书。稿成法雨随即付梓。普济又请朱谨、陈歔重加增削

  • 何宫赞遗书

    六种,十一卷。清何若瑶(详见《春秋公羊注疏质疑》)撰。是书前三种为经史著作,《春秋公羊注疏质疑》二卷,《前汉书注考证》一卷,《后汉书注考证》一卷,本书有专条介绍。其次为何氏诗文集,《海陀华馆文集》一卷

  • 说文徐氏新补新附考证

    一卷。清钱大昭撰。参见《说文统释序》。此编为《说文统释》六十卷中的一卷,对大徐新补、新附字一一加以考证。如谓古文“诏”为绍”;《说文》本有“志”字,或写书者误脱;言部‘’从‘魋’得声,则‘魋’字不可少

  • 李文正公年谱

    七卷。清法式善编撰。式善字开文,蒙古族,乾隆四十七年(1782年)进士,官至侍读。该谱记明朝李东阳事迹,东阳为明弘治、正德间大臣,卒谥文正。该书搜罗广博,几于巨细不遗。现有嘉庆九年(1804年)重刊本

  • 平定罗刹方略

    四卷。清康熙年间官修史书。该书的断限是:自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八月清廷派遣副都统郎坦、公彭春等人,以捕鹿为名,到被沙皇俄国侵略军盘踞的雅克萨附近侦察军事、地理、交通形势起,至二十八年七月清俄双方

  • 春秋左氏传传例解略

    一卷。刘师培撰。此书在于推求《左传》记事的褒贬义例,以补充杜预《春秋经传集解》及《春秋释例》之缺,共辑成十九例。刘师培坚信《左传》书日记事都有褒贬义例,因此他除搜集汉儒对《左传》褒贬义例的古说外,还自

  • 石渠宝笈

    四十四卷。清张照、梁诗正、励宗万、张若霭、庄有恭、裘曰修、陈邦彦、观宝、董邦达等人奉敕编撰。时乾隆九年(1744),与《秘殿珠林》同时稍后。《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误为乾隆十九年。此书最先为“上谕”,次为

  • 周易古今文全书

    二十一卷。明杨时乔(1531-1609)撰。时乔字宜迁,号止庵,江西上饶人。嘉靖四十四年(1565)进士,官至吏部侍郎,谥端洁,事迹见《明史》本传。该书共分六部,即《论例》二卷;《古文》二卷,以篆书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