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词语>历史百科>四库百科>二林居集

二林居集

二十四卷。清彭绍升(1740-1796)撰。彭绍升字允初,号尺木,又号知归子,长洲(江苏苏州)人。乾隆三十四年(1769)进士,选知县,不就。始读儒家先书,后喜陆、王之学。居深山习静,素食持戒甚严。此集中一、二卷为述古,卷三、四为杂著、书问,卷五至卷七为序、题引,卷八、九为跋尾,卷十为记、碑、墓表、墓志,卷十二、卷十八为事状,卷十九至卷二十二为述文,卷二十三至二十四为传、祭文。作者另著《一行居集》、《浏海集》、《观河集》等书。此集刻于光绪七年(1881)。

猜你喜欢

  • 新本白石山房稿

    五卷。明张孟兼(约1350前后在世)撰。孟兼名丁,以字行,浦江(属浙江)人,生卒年均不详。洪武初(1368)徵为国子监学录,与修《元史》,后累官至山东按察司副使。著有《白石山房逸稿》。据《明史·艺文志

  • 孝经集解

    ① 一卷。清蒋永修(生卒年不详)撰。永修字慎斋,号纪友,宜兴(今属江苏)人。顺治四年(1647)进士,官至平越府知府,湖广提学副使。著有《慎斋遇集》。该书依照《孝经》之文诠释,以训童蒙。本与《小学》合

  • 沔阳州志

    ①二十卷,清佟成年、王之佐修,王浩冲、杨士元、王尔楫等纂。佟成年,字君荣,辽东抚顺人,贡生。王浩冲,字文选,直隶长垣人,荫生。杨士元,字恂庵,江苏江宁(今江苏南京)人,进士,先后官沔阳知州。王尔楫,字

  • 陈老莲真迹

    六卷。不著刻者姓名。陈老莲,名洪绶,字章侯,号老莲,明亡之后,又自号老迟、悔迟、憎悔等,浙江诸暨人。陈老莲人品高洁,其书画也各尽其妙,尤其以善画山水著称,与当时著名画家崔子忠齐名,有“南陈北崔”之誉。

  • 班马异同评

    三十五卷。宋倪思撰,刘辰翁评。辰翁,字会孟,庐陵(今属江西)人,以廷试时策,忤贾似道,置丙第,遂以亲老请掌濂溪书院,后召入史馆,及除太常博士,皆不就。宋亡后隐居以终。其文集大多亡佚。仅存《四景诗》及《

  • 仲志

    五卷。明刘天和(生卒不详)撰。刘天和,字养和,麻城(今湖北省麻城县)人。明正德年间(1508)进士,官至兵部尚书、提督团营,谥庄襄。多次率兵抗击外敌,曾总理河道,治理黄河,著有《问水集》等。刘天和任河

  • 灵萱阁集

    八卷。明汤兆京(?-1619)撰。汤兆京,字伯闳,江苏宜兴人。万历二十年(1592年)进士。官至监察御史。著有《灵萱阁集》。是集为汤兆京诗文集,凡八卷。兆京廉正耿直,佐孙丕扬掌察典,尤力持公议,为群小

  • 安徽丛书

    二十四种,三百七十四种。民国安徽丛书编审会辑。丛书所收安徽学者著作除三种为明人所撰外,其余均为清人研治朴学之书。其中以程瑶田、黄生、凌廷堪、戴震、江永等人经史研究贡献尤大,堪称学术之宗。丛书旨在流传古

  • 竹垞文类

    二十六卷。清朱彝尊(约1629-1709)撰。生平详见《经义考》(辞目)此集收康熙十六年(1677)以前的大部分诗文,其中诗十四卷,文十二卷。据《四库全书总目》撰著者称:“此集乃其未遇时所刻。中有《曝

  • 说文释例

    ① 二卷。清江沅(1767-1838)撰。江沅字子兰,一字铁君,元和(今江苏吴县)人。江声之孙,能绍其家学。师事段玉裁,段氏很器重他,撰《说文解字注》多与之商榷。著作除是书外,尚有《说文解字音韵表》。